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共话防灾化险  同筑安全基石 黄山脚下浙江农民圆了“红馆”梦
第11版:长三角/视点 2021-05-11

黄山脚下浙江农民圆了“红馆”梦

安徽省黄山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馆长罗文田在为参观游客讲解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记者 吕倩雯

“很多人到这里来参观,看到当年敌人严刑拷打红军的刑具,都忍不住掉眼泪。”作为安徽省黄山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馆长兼讲解员,罗文田每天都要接待上百名参观者。他对每一件红色文物的历史熟稔于心,但不论讲了多少回,罗文田的讲解总是极富感染力,常常会有参观者忍不住红了眼眶。

一天下来,罗文田的喉咙早已沙哑,但他却很享受这个过程。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倾注心血的一个梦想。

红色启蒙

罗文田的家乡在浙江衢州,那里是早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革命活动区域。罗文田告诉记者,现在家乡还留有很多红军战斗过的痕迹:“特别是我的外婆家七里乡杨坞村,那里有红军无名烈士墓和红军烈士纪念碑。”从小时候起,罗文田每次去外婆家,都会听长辈们讲述红军的革命事迹,耳濡目染之中,对红军革命精神也怀有特殊的情感。

2001年,罗文田来到革命老区江西,在参观井冈山革命纪念馆时,第一次接触到了当年红军的革命历史文物。看着革命烈士的遗物和遗像,他的内心深受感动:“那么多红军战士年纪轻轻就牺牲了,我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有一回,罗文田在井冈山下的老百姓家里发现一张1933年红军使用过的借谷票。“当年红军到老百姓家中借粮食,为了以后能还回去,会写一张凭证给借粮的百姓。”罗文田拿到的那枚红军借谷票,当时已有近70年的历史,极为少见,是弥足珍贵的红军革命文物,“激动得彻夜难眠。”

从此,罗文田开始了解并收集有关红军的革命史料和文物。在之后的6年里,他的足迹遍布闽浙赣皖的革命遗址,拜访老红军和当地百姓。为了收藏更多有价值的红军文物,罗文田开始深入研究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作战史料。

扎根黄山

在研究史料的过程中,罗文田重走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当年的路线。“我从江西瑞金出发,沿途经过福建永安、宁德,一直到浙江、安徽,一路下来我发现,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历史节点,就是位于安徽黄山的谭家桥战役。”

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4年年末,时任红十军团参谋长的粟裕,带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这里与敌人发生激战,红军指战员伤亡1000多人。兵败谭家桥,令粟裕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1984年2月,粟裕将军去世后,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曾经战斗过的谭家桥土地上,与死难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2009年7月,罗文田来到黄山区谭家桥镇。当得知在谭家桥镇的旧战场上,当地老百姓在干农活时还能经常挖到红军烈士的遗骨时,他的心情特别沉重。“我就想把自己收集到的红军文物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这支掩护主力长征的英雄部队,了解粟裕将军。”随后,罗文田立即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获悉黄山区谭家桥正在筹备建设红军纪念馆,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建办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的意向。

筹划建馆

经过两年的筹划,2011年7月,红军北上先遣队纪念馆建成开馆。整个纪念馆区占地面积80余亩,主要由瞻仰大厅、粟裕将军墓、战壕遗迹及战斗指挥台等部分组成。目前,红军北上先遣队纪念馆里有展品6500多件,其中经文物专家鉴定,达到珍贵文物级别的展品有4910件。

虽然展品众多,但罗文田对每一件都如数家珍,尤其是说到馆内镇馆之宝的来历,他更是津津乐道。罗文田有次经过江西一农村,在一面快要倒塌的老屋泥巴墙上,看见了红军当年在墙上写下的抗日宣传标语,如获至宝。“这么珍贵的红军文物要是毁坏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于是,他多方打听,找到了老房的屋主,把有红军标语的原墙体切割下来,带回展出。“后来有很多类似的房子都被拆掉了,但这面标语墙如今保存完好,每天都有几百人来参观,了解它背后的历史。”

罗文田说,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只是旧书旧报纸、破铜烂铁,但在他眼里都是宝贝。他平时省吃俭用,但看到红军文物就“毫不吝啬”。“不管是在黄山还是衢州,我都没有房产,钱用于建设纪念馆,前前后后大概投入了1000多万元。为了办好纪念馆,只得向亲朋好友借钱,至今还欠着120万元的银行贷款。”

不过,对于罗文田来说,收集红军文物、建设红色场馆,让他打心底里感到满足。“通过纪念馆,这些珍贵文物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红军的历史,起到教育意义,我觉得就够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