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羽雪
自从爱上收藏,就想方设法去各地淘宝,却并非每次都能如愿。前不久,与几位藏友一起外出淘宝就空手而归,但旅途闲聊却听说其中一位藏友收藏了一个投壶,我便有了收购的心思。
可惜的是,对方爱物心切,不肯轻易出手。最终,我转变思路,提出用一把清代锡包紫砂壶,交换他的投壶,终于成交。那把清代锡包紫砂壶同样是我收藏多年的藏品,为了得到投壶,不得不忍痛割爱。我对来之不易的投壶十分珍惜,经常拿出把玩。
投壶,现在不少人可能不太熟悉,在中国古代却相当流行。所谓投壶,是一种古代宴饮礼仪,也是一种娱乐游戏,最早出现于西周,战国、汉唐时期盛行,宋代以后逐渐衰落,一直延续至清代晚期。具体玩法也很简单,即站在离壶一定距离的地方,把箭矢投向壶中。
东汉郑玄为先秦典籍《礼记·投壶》作注时说:“投壶,射之细也,射为燕射。”古时“燕”与“宴”同义,燕射即饮宴时的射箭活动,表明投壶是由古射礼的燕射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为乐。
那时的男子大多都要习练弓箭之术,不会射箭的人会被别人轻视,所以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如果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代替射箭,成为饮宴时的礼仪和游戏。《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在两国诸侯宴饮中举行投壶,投壶在春秋时代已成为一种正规礼仪。
投壶,舍弃了箭之武,保存了投之礼。注重从容安息,养志凝神,曾在士大夫和文士儒生中盛行不衰。每次宴饮,皆“弹瑟曲,行投壶之礼”。随着历史的发展,投壶又从宴饮礼仪逐渐转变为上流社会的高雅娱乐游戏,后来在民间广泛流行,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投壶不断发展,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增加了难度,有人别出心裁地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投壶特有的魅力和趣味性,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古代有不少投壶高手,明代有个叫苏乐壶的人,因投壶技术高超,被人称为“投壶绝”。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录了苏乐壶的绝技,称他不仅能背身投壶,还能用3枝矢同时向3个壶投射,且从不失手。
投壶所投之矢用柘木或棘木做成,不去皮。形状一头尖,一头齐,似没羽之箭。矢有三种长度:二尺、二尺八寸、三尺六寸,分别适用于室内、厅堂和庭院。壶中放有起缓冲作用的小豆。唐代李贤注引《礼记·投壶经》曰:“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
古代投壶,有严格的游戏规则。古乐响起,宾主双方分别把矢投向壶中。每投进一矢,由司射给投中者放上一“算”,“算”即用来计算投中数目的用具。投壶依次进行,抢先连投者即便成功投入,司射也不给“算”。大概“不算”一词即由此而来。四矢投完为一局,司射为胜者“立一马”。谁能“立三马”,就算取胜,负方饮酒作罚。
投壶有铜投壶和瓷投壶,我收藏的是明代瓷投壶。长颈,圆腹,平底,施青釉,纹理简洁明晰,大气。壶颈顶端有大小相同,相互对称的圆筒状双耳。这把投壶全高30厘米,颈高16.2厘米,腹径13.1厘米,壶口内径5.2厘米,双耳内径4.6厘米。我喜爱这把用藏品交换来的投壶,更喜爱投壶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不仅自己把玩,还与好友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