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畅游梦中的江南水乡 彭晓峰于江南丝绸之府编织智慧纺织梦 挂上“作战图”按下“快进键”
第10版:长三角/示范区 2021-05-18

彭晓峰于江南丝绸之府编织智慧纺织梦

彭晓峰是青浦人。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家乡水多,桥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桥掩映在垂柳与古建筑之间,人行其上,船行其下,宅前屋后被流水围绕。在乌篷船悠悠的桨声中,他慢慢地长大。

如今,作为一名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者,彭晓峰回到了青浦这片土地,还将公司分部开到了江苏吴江和浙江湖州,主要投身智能制造、智慧纺织和人工智能领域,其中“智慧纺织”探索将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运用到面料纺织之中。

谈到“智慧纺织”的缘起,彭晓峰感慨道:“我们专注于用人工智能去赋能纺织业,一部分原因与家乡的发展息息相关。”他告诉记者,纺织曾是江南水乡的重要业态,但近年面临“招工难”困境。例如,吴江自古被誉为丝绸之府,如今是国内最大的纺织业重镇,但也面临老一辈的手工艺者逐渐退休,而年轻人选择从事于新兴产业,工艺后继无人,行业亟待转型。

小学期间就接触到电脑的彭晓峰,对计算机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高考填报也选择相关专业。大学期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一位来自吴江的“老乡”。从20年前的学生时代开始,他们就一起创业,成立盛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赶上了互联网蓬勃发展。”彭晓峰告诉记者,五年前,盛迭公司尝试着将数字化与纺织业相结合,对纺织业在质量管控、稳定工艺上提出改进,“智慧纺织”帮助工厂在经营生产中降本增效。目前,这种技术在吴江初步推广,也带动高新技术行业逐渐关注传统的纺织业。

彭晓峰认为,与大多数高新项目相比,“智慧纺织”不是一个高回报的项目,但他们依旧在纺织业中投入了多年心血。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多个项目的落地有了政策扶持、资金补贴,企业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他、合作伙伴以及客户都相信,坚持做下去,有着中国韵味和特色的纺织业在未来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沪苏毗邻,文化风貌十分相近,吴江保留了很多地方特色,彭晓峰常在工作之余,逗留于吴江寻找风味点心、农家菜馆。在他看来,吴江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下来的饮食习惯、语言交流方式总能带给他一种亲切又熟悉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中。

在创业的过程中,彭晓峰也见证了青浦和吴江之间的“壁垒”逐渐打通。如今,在沪苏交界地带,一条宽阔、笔直的元荡路让两地“无缝对接”。驱车驶过,道路两旁尽是绿树清水,传统省际的界限感荡然无存。“省际断头路青浦东航路到吴江康力大道打通后,现在开车只要5分钟。文化的融通,出行的汇通,让我越来越频繁地往来,我也慢慢成为‘半个吴江人’了。”彭晓峰说。

过去,江南地区通过上海港将丝绸等货物运到全世界。如今,资金、技术、人才等在长三角区域汇聚,继续扬帆起航。彭晓峰相信,未来,随着一体化的推进,各地互通往来更加便利,他的“智慧纺织”梦想也会逐步成真。本报记者 杨欢 实习生 毛佩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