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百年荣光”短视频大赛启动 老外的故事 南昌路开了“人文会客厅” 十年间,上海增长185万人
第4版:要闻 2021-05-18

老外的故事

董纯蕾

前几日,小朋友同他的第二个外教道了别。两位英语老师先后返乡。一个去芝加哥继承餐馆生意,“父亲一直盼着我早些回去继承家业”;一个因思家心切而做好了返回旧金山的万全准备,出发前完成了两针中国疫苗的接种,“整整两年,太想家了”。

回芝加哥的男生,很快就反悔了,向在中国的前同事表达了重返上海的渴望,然而,一时半会恐难如愿,据说,“他和家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虽然都在稳定治疗中,但依然没什么人戴口罩的公共空间氛围,让他担心”。回旧金山的女生,其实很想再回上海,本来不过是休个探亲假而已,如今却被依旧错综复杂的新冠疫情搞砸了,“我的家人都很好”。只是单程票何时才能恢复为往返票,谁也说不好。

许是因为最近工作题材的缘故,这两个真实的故事,在我脑海中输入了几个字:身边版“老外讲故事”。

新民晚报社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精心打造的百集融媒体产品《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截至今天已上线41期。41个老外的中国故事,包含着相似的幸福与不同的理由。于我,最喜欢两种幸福。一是梦想成真,墨西哥女孩逸馨的电脑桌面攒着外滩迷人的相片,心里那个声音不止一次告诉自己“我一定会去那里”,有一天,当她真的站在外滩,发现“现实比理想更迷人”。二是成长岁月,法国空姐李希、俄罗斯舞者奥克萨娜、尼泊尔IT男那哲……与上海的缘分都可以追溯到父辈或祖辈,他们的下一代也许会继续和上海结缘,就像来自澳大利亚的外滩华尔道夫总经理肖瑞强,“两个孩子都在上海出生,希望他们能一直与中国保持联系”,又仿佛来自韩国的未来益财董事长辛炯官,“在浦西的历史风貌保护区里找到了回忆的密码,想起了外婆陪伴的童年”……这一代又一代经历着自己的成长,也参与着这座城市的成长。

有人问我你究竟是哪里好,答案或许不在某个具象的肯定中,而是有怀旧,有成长,有安心,有活力,有回忆,有将来,有家的感觉。这大抵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最真诚而又美妙的夸赞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