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玻璃博物馆内景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聚焦后疫情时代,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博物馆应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今天,110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另外,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老相机摄影博物馆、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今天夜间延长开放,“博物馆奇妙夜”多了新去处。今年的博物馆日怎么玩?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不仅是历史,也有未来,不仅有静态的“物”,还可沉浸式体验英雄的故事。
初心之地 美好生活
正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初心之地美好生活——庆祝建党100周年文物史料展”和“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回顾和展示了百年来上海的社会发展。
“初心之地 美好生活——庆祝建党100周年文物史料展”(见上图),共展出展品139件/组,其中首次展出展品38件/组。其中不仅有上历博(上革博)多年来的旧藏,也有许多近年新征集所得物品,如陈一心以地下党领导身份参加革命运动的文献、1992年股票认购交款收据、APEC领导人会议签名卷等。展厅内设置了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从家居装潢和市民生活见微知著,让人们体会时代巨变。
“永不消逝的电波”互动展项尤为引人注目。观众可在此亲手体验发报机发送情报,致敬牺牲在上海解放前夕的英烈。发报机背后的舞台装置图片由黑白至彩色,盘旋而上,配以巴金的话语“上海,美丽的土地,我们的”,象征革命走向胜利,党带领人民走向新生活。
“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展览共选取100余件文物,涵盖书画、瓷器、玉器、服饰织绣、文房杂项、文献证章、老照片等。从“物”的视角出发,展览较全面地回顾了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的变化,如婚姻与家庭的逐步文明、服饰与美的演变、教育的普及、职业生涯与社会角色的转变,以此为窗口,来透视中国近现代女性生活投射下的历史镜像,以及她们身后新旧更迭的时代图景。
同时,“来革命场馆学党史”活动启动,市文旅局向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推出了一份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节目单”。
玩转玻璃 酷意十足
全新升级后的儿童玻璃博物馆是个“酷意十足”的儿童当代艺术空间。孩子和家长在此探索玻璃这一变化多端的材料,透过玻璃视角观看大千世界。
展馆的设计围绕着游戏展开,每个孩子在进入场馆时便会收获一本游戏任务手册,内含26个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和玻璃有关的词。在二层由26件作品组成的展览空间里,孩子可以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关于玻璃、科学、艺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如二楼悬挂在空中的黑色圆柱体,是一个长1米直径近2米的巨型万花筒,距离地面2.3米,巨大的K字邀请家长孩子一起坐在楼梯上感受玻璃的万千精彩。通过摄像头动态捕捉,在高约3.5米的巨型“颜色”装置前,孩子可以自己“施展魔法”真真切切地在玻璃上进行实时互动。
DIY空间中配备有用于制作玻璃的专业儿童尺度的小型窑炉以及最新的工作坊站台。灯工、玻璃吹制、镶嵌、热熔与玻璃马赛克拼贴——几乎所有新奇又安全的玻璃创作工艺都能在一楼的工作坊区域里体验。在博物馆里,玻璃是主题,儿童是主角。玻璃将不再是寻常印象中脆弱和冰冷的形态,儿童也不再只是博物馆的观赏者,而是玻璃艺术的创造者。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