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安徽省、辽宁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分别增至7例、9例,目前此轮疫情的“0号病人”仍难以明确。同日,两省相继通报问责相关单位和个人,均提及首诊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根据通报,责令安徽六安世立医院停业整顿,对相关负责人予以处分、撤职、解聘等处理;擅自接诊发热病人的六安医师欧某某,被移交司法机关;辽宁营口李波诊所予以关停;给予辽宁省卫健委副主任、营口市副市长等人诫勉谈话;免去李红阳鲅鱼圈区副区长职务等。
问责背后有何真相?为何两地首诊责任均落实不力?记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进行了追踪报道。
记者采访发现,本轮疫情中最先报告的3名确诊病例(张某某、李某某、吕某),在六安、营口就诊时,因首诊负责制落实不力,均未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5月3日至5月9日,吕某曾在一影楼老板陪同下,到辽宁营口鲅鱼圈李波诊所就诊,但诊所并未按规定上报,诊所大夫、影楼老板均在后期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张某某5月6日晚出现发热,后通过熟人关系,绕过正常的接诊程序,到六安世立医院门诊部急诊科输液治疗。直至11日,她再次来到该医院住院治疗时,该医院才对其进行核酸检测。其间,拥有执业医师证书的欧某某,经熟人介绍,在妻子开设的一家儿童玩具门店内,擅自给张某某做治疗。
——李某某5月5日自述身体不适,5月8日到六安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接诊医生问她“可有发热”,她回答“不发热”,接诊医生就未量体温,随后对她进行了输液。李某某就诊时未登记真名,卫生服务站也没有接诊记录,接诊和治疗的过程都不规范。
基层反映,此次“哨点”失灵现象值得警惕,当前疫情防控的个别环节出现麻痹大意苗头,有的未能及时对发热患者进行登记和上报,有的不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有的公共场所测温“虚晃一枪”,都很容易为疫情防控造成薄弱点。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