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曙光”映照下的红色创作
第20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1-05-19

“曙光”映照下的红色创作

56根闪闪发光的金线让有着百年历史的毛麻仓库熠熠生辉,远远望去,仿佛黎明之际出现在天边的第一缕曙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由上海市文联、市委党史研究室、杨浦区委、杨浦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吸引了不少市民。展览聚焦1921年至1949年的红色上海,在曙光中感受艺术和信仰的力量。红色文化如何融入大众生活?如何用艺术的语言述说党史?本刊特邀十位艺术家谈“曙光”创作感悟。 ——编者

当年他们从秦皇岛路码头赴法

作品:《求索》

作者:贺兰山、宗锡涛、李鹏、齐然、李忠印、叶旭勇、张柯、宫正、孙杨

创作体会:1919年到1920年,大批青年学子怀揣梦想与爱国情怀前往法国,渴望学成归国改造社会。我们创作团队将这一题材放到更宏大的场景中,画面中15个青年学子形象是根据其在法国的真实留影创作的,采取绣像的方式,将他们意气风发的形象布呈在十米长卷内。长卷两段背景是赴法客轮,寓意出发与到达,中间背景是带有后期曝光的“赴法俭学会”字样的集体照,这使主题一目了然。前面的人物以新鲜墨汁为主,加上写实的手法使人物栩栩如生。后面的背景采用了宿墨青墨并压低深度,营造照片感和历史沧桑感。

代表的精神力量

作品:《中共一大会址》

作者:金祥龙

创作体会: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毛泽东等,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品以石库门建筑、梧桐树、13位出席代表的头像和红船组成画面,画面中下方石库门和上方红船是红色的上下呼应。中间十三位一大代表崇高的集体形象所凝聚的精神力量,也是画面中的中心和画眼。采用红色、金黄的暖色调,象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和红色源头。

全景史诗现新生

作品:《浴火新生——上海解放组画之四——欢庆解放》

作者:姚尔畅 徐坤 吴继锋 胡冰 胡伟 顾嘉楷 顾子牛周泽宁

创作体会:油画《欢庆解放》是《浴火新生-上海解放系列组画》中的一幅,该系列油画首次尝试以全景式的史诗性场面表现上海解放这一历史题材。《欢庆解放》则以外滩黄浦江畔历史建筑群为背景,通过波澜壮阔的游行队伍来表现上海人民欢庆解放,画面用饱满热烈的暖色调来象征着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浴火涅槃,迎来新生。

历史记忆入雕塑

作品:《沪上工人运动》

作者:蒋铁骊

创作体会:作品的主体形象是工人,群情激昂地与敌人进行着革命斗争,显现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和主题氛围得到了非常良好的结合,创作中采用了高浮雕、低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雕塑艺术语言,众多人物关系在艺术表现上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主体形象得以突出,同时也强有力地营造出主题氛围,这次创作是我艺术经历中一次非常难得的考验。

年轻人沸腾的热血

作品:《左联英烈魂》

作者:于洋

创作体会:五位烈士是“革命文学”的代表,他们牺牲后,鲁迅写下:“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悲愤诗句。在雕塑小稿的创作过程与终稿的放大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先辈们的伟大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学成就,他们都是青年文秀,人生虽然短暂,但在黑暗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年轻人沸腾的热血,谱写了光辉的革命文学的历史篇章,成为了中国文坛中的一支新锐力量,积极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初期发展。

假如青年才俊还在人间……

作品:《龙华24烈士》

作者:李乾煜

创作体会:拿到这个命题后,我去仔细研究了龙华24烈士的生平和事迹,我的脑海里定格了一个镜头:烈士在血雨腥风中宁死不屈。我大年初二开始制作,历时三个月,我对人物设定、人物关系、当时场景进行沉浸式想象,力图通过烈士对理想的忠贞和对敌人的抗争对比来体现敌人的暴虐无道和烈士的英勇正义。正因为定格的是鲜活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更带来了我的情感遐想:“假如这群青年才俊还在人间……”这种对烈士牺牲背后的遐想空间和张力正是我这次表现的核心所在,紧扣这点,我的整个制作过程澎湃激昂、一气呵成。

从《夕阳》到《子夜》

作品:《茅盾创作〈子夜〉》

作者:王伟民

创作体会:这幅作品由三幅组成,中间这幅以茅盾本人为主体,桌面上放着手稿《夕阳》(《子夜》)。上世纪30年代,整个中国笼罩在灰暗的气氛中,所以我将作品定位在暗调。作品中随风飘摇的白色窗帘象征着上世纪30年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印鉴了茅盾当时是怀着这种心境坐在上海家里书桌前完成这次创作,左边画面中高大的外滩建筑是当时上海的标识,与左下角一个资本家夜行背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象征着当时资本家的穷途末路,同时也与《子夜》本身故事形成呼应;右边这幅的细节则是对茅盾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贡献的侧写,由此整个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呼应和对比。

截获绝密电文之后

作品:《龙潭三杰——钱壮飞》

作者:胡继宁

创作体会: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是中共党史上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在顾顺章叛变时刻,他沉着冷静,设法及时将密电告知中央。这幅创作选取了钱壮飞截获武汉发给徐恩曾六封密电之时的场景,着重塑造与刻画了主题人物钱壮飞截获绝密电文之后的做重大抉择的时刻。办公桌前的钱壮飞手握电文来回踱步,作为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工身份与特殊使命,主题人物外表冷静刚毅,内心世界却汹涌澎湃,反复思量才能作出正确判断;窗帘半掩,办公桌上的物件,以及室内环境昏暗的色调与光线更加烘托出主题氛围!

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作品:《中国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烈士》

作者:奚文渊、恽甫铭(恽代英后人)

创作体会:《中国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烈士》是我们合作的作品,画中主人公恽代英就是在怡和纱厂门口被捕的。百年过去,昔日的怡和纱厂,已成为上海时尚地标之一的渔人码头,毛麻仓库也成了举行画展的展厅,真是天地巨变,沧海桑田!

父子仨在编辑部

作品:《陈独秀父子》

作者:李勇智、孔超

创作体会:作品以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为主体,以杂志编辑部为场景,尽可能真实再现《新青年》杂志在沪创办伊始的情景。创作过程中,以写实性造型、简洁的线条和色块处理营构画面,力求对人物形象、道具的真实还原,以达到对彼时的历史场景和人文景观的观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