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左妍)今天是第十一个“世界家庭医生日”。过去一年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家庭医生坚守社区防控阵地,守护居民健康网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全市累计签约超过815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30%,老年人、儿童、慢性病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77%,失能老人签约率超过九成。
上海作为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的城市,从服务模式打造逐步晋级到制度构建,成为上海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供给的基本制度,已取得明显成效。越来越多的服务功能在居民家门口实现:每年8万张家庭病床,超过80万人次获得居家诊疗服务;全覆盖的社区午间与双休日门诊,延时错时服务让广大在职在校人群获得服务更便捷;居家与病房相结合的安宁疗护服务,守护上海城市温度;计划年内全覆盖提供儿科诊疗服务,以及完成首批示范性康复中心建设等愿景,推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越来越强。
连续五年,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在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位列首位;超过6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单位标准,名列全国首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门诊量一直保持在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签约居民在社区就诊率达到六成以上,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社区门诊量一度达到全市七成以上,这些都是居民信赖社区卫生、信赖家庭医生的显著体现。今后,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心”三大功能,让社区卫生服务守护更多居民健康。
昨天举办的“家庭医生日”主题活动中,2021年“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评选结果出炉,10位获奖者和10位提名获奖者受表彰。作为推选活动专家评审会的评委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祝墡珠教授指出,社区教学基地师资建设非常重要,通过规范培养,注重对临床、教学、科研等能力的提升,全方位提升全科师资能力。以全科医学临床思维,结合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控、社区健康管理、社区急救、安宁疗护、医患关系与沟通等,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