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自博馆奇妙夜“对话”远古生物 46对夫妻不离了 广告
第7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1-05-19
《民法典》实施近半年,离婚冷静期挽留了多少“最后一丝真情”?普陀区3月份推出“3+2”行动以来——

46对夫妻不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离婚冷静期”规定实施已有近半年了,有多少“最后一丝温情”能够挽留?针对这一全新制度,普陀区民政局自3月18日起,推出了“3+2”组合式特别行动,帮助打算离婚的夫妻开启“冷静”模式,已初见成效。截至5月14日,在近2个月里申请离婚的240对夫妻中,经过“冷静”的“缓冲”,重新“和好”的已有46对。

引导当事人冷静思考

普陀区婚姻登记负责人钱翠萍介绍,“3+2”组合式特别行动包括“致婚姻当事人的一封信”“离婚意愿情况调查表”“离婚冷静期微视频”,以及“专业服务团队”“《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进社区”。“一封信”以第三方的视角、温馨的口吻,引导离婚当事人在冷静期内对自己的婚姻有所回顾与思考,从而发挥冷静期更大的效益。目前,开展“离婚意愿情况调查表”填写、发放“致婚姻当事人的一封信”近500份,收到“一封信”的离婚当事人纷纷表示,的确有必要对冲动的决定,注入冷静缓冲。

“一张调查表”由“专业服务团队”——普陀区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室的专业咨询师,在第一线收集实时数据,同步找准婚姻问题症结,并及时介入沟通,以此来提供更精准、专业的服务。

“一部微视频”以离婚冷静期为主线,不仅仅能够为离婚当事人答疑解惑,更强调提高群众营造幸福婚姻、建立平等和谐婚姻家庭的能力。“专业服务团队”是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已接待婚姻当事人500余人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进社区”活动,第一期已在长寿路街道举行,专家为学员们详细解答离婚冷静期、婚姻家庭关系的处理等婚姻问题。

观念不合成离婚主因

普陀婚姻登记部门经过对“离婚意愿情况调查表”中离婚原因选项的统计分析发现,有43.12%的夫妻因观念不合(消费方式、教育理念、为人处世、是否有上进心)提出离婚;因夫妻生活不和谐(生育、健康问题)离婚占比次之,约16.51%;因为婆媳(翁婿)关系、再婚子女干涉而离婚的比例最小,为2.75%。

“调查表”中设有“目前婚姻状态评估”选项,是让婚姻当事人对自己现阶段的婚姻状态做出主观的判断,有四分之一的婚姻当事人表示目前婚姻的状态为“曾经爱过”;17.93%选择“知道双方组成家庭后要相互配合和各自调整,但是对方做不到”;仅有2.76%的婚姻当事人选择“为了家庭完整只要对方能改变,还愿意继续生活”。通过“调查表”反映出的一些蛛丝马迹,“专业服务团队”的心理咨询师根据经验,能很快找准当事人婚姻问题症结,精准深入,最后将2.76%的自主意愿,提升到了19.2%。

撤回申请尝试再磨合

“一对仅有一年多婚龄的80后(夫妻),因双方消费方式、生活观念不同而来民政局要求离婚。”钱翠萍说,心理咨询师了解情况后,指导男方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告诉女方,也应该同时听取和尊重女方的想法,与此同时,指导女方不要过于着急,多尝试理性沟通。最后,双方都表示同意,并回家尝试以新方式继续磨合。

还有一对最终撤回离婚申请的婚姻当事人,双方从德国留学归来育有两子,感情基础非常好。在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分歧,还引发婆媳关系紧张等问题。咨询师指出,双方要意识到问题的形成,及时停止冷战,男方要从女方的负面情绪中了解到正面的需求,并满足女性的情感需求,女方要放弃一味地抱怨和指责,和男方共同制定家庭目标。指导过后,咨询师引导当事人回家观看“离婚冷静期微视频”。不久后,双方就前来主动撤回了离婚申请。

普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韵皎表示,离婚冷静期制度旨在发挥离婚冷静期对婚姻当事人冲动决定的一个缓冲,提高婚姻当事人营造幸福婚姻、建立平等和谐婚姻家庭的能力。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