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潇霆认真聆听嘉宾发言
冯潇霆(中)在本季中超赛场上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冯潇霆在家中书房里读书
冯潇霆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的书单
在苏州踢完中超第一阶段比赛,放假的冯潇霆返沪当天却并没有急着回家,他的身影出现在了UFC精英训练中心,这里正在举行2021年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焕新计划”启动仪式。
冯潇霆说:“我是来学习的。”听前中国女足队长浦玮、前中国女排队员薛明和申花常务副总裁朱骏炜的圆桌论坛,冯潇霆感觉这样的课程又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前国足队长冯潇霆在中国足坛,是出了名的“书虫”。启动仪式前,他同本报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
一年要读37本书
外界大多数人对足球运动员多少有些偏见,仿佛看书学习这些事总与他们无关。但前不久,有媒体披露:冯潇霆一年读37本书,立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其实37本书不算什么,最多的一年,他曾读了50多本书。别以为冯潇霆阅读的是机场商店里泛滥的成功学或是名人传记,他每年的书单让不少爱书之人产生共鸣。世界读书日那天,他给自己列了一份必读书单,有《1984》《老人与海》《动物农场》等10本。他写道:有一些是一直想看的名著,还有几本像《羊皮卷》是可以反复阅读,就像苏格拉底说:“我有很多书,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与书为伴的日子里,冯潇霆找到了好多“老师”。
冯潇霆的少年时代。虽然课余时间被踢球占据,但他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奶奶曾经希望他不要走踢球这条路,而是去念大学。尽管十五六岁的时候,冯潇霆就走上了职业足球的道路,不再上课了,但读书却成了他的终身习惯。
从中国到韩国,从广州到上海,职业球员的生涯就是在各地漂泊,虽暂时没有时间重返校园,但书籍扩展了他的思想宽度和深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为职业球员,征战客场是家常便饭。而在冯潇霆的背包里,除了必备的手机、电脑之外,还有一两本书。每到一个地方,利用比赛之余的时间,他一定会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前不久在苏州,他还去书店买了两本书。
冯潇霆喜欢看不同类型的书,在他看来,各个方面的书多看一点,对自己的人生总是有帮助的。他喜欢和董学升交流读书经验,在董学升的推荐下,他开始看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的书。“《百年孤独》还没看完,但其他三本如《族长的秋天》我都看了。”他也喜欢看推理小说,东野圭吾的书他都如数家珍。此外,还有不少球星自传,包括劳尔、皮尔洛、布冯等人,也有不少关于金融、管理类的书籍。
几年前,他开始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至今已写完三四本笔记本。平时,他还有一本随身携带的小本本,抄写了不少名言金句,他笑言:“为了段子做储备。”
冯潇霆也是个电竞达人,在宿舍里常常和队友打游戏放松放松,但他并不上瘾。他形容自己的性格是“动静结合”。“喝喝茶、看看书,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需要有静的时候,有独立思考的时候。”
光写读书笔记还不够,他每年会给自己做一个总结,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每个人呢,都是有熬不过去的时候,那就把人生路上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攻克的难关一个一个地写下来,数一数,告诉自己已经走了很远了,今天的负重前行是因为我们向往今后的岁月静好。”他说,等将来再翻开日记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将来退役多种选择
渐渐地,冯潇霆读的书越来越多,他像海绵吸水般,从中汲取着养分。但他却说:“我觉得书永远读不够,作为运动员,我在各个方面还欠缺很多。”
未来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职业规划该怎么做?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不少运动员退役后要面临并思考的问题。“焕新计划”中的课程,有企业、名人的讲座论坛,也包括课题设计、论文答辩,甚至还有表演课。对此,冯潇霆颇感兴趣,启动仪式上他饶有兴致地从头听到尾。等到将来不踢球了,他也想来参加课程,“我觉得这样的课程挺好的,像我现在这个年龄,也差不多要为转型做准备了。”至于计划,倒也没有特别详细,冯潇霆说:“有时候计划做得太好了,也有可能会有很多变动,反正就是有机会就抓紧多学习,多尝试,多参加这类论坛,将来退役后会多一份选择。将来,还得靠自己。”
这些年冯潇霆在方方面面都有所尝试。他曾为新疆足球少年做公益活动,组织了一场公益足球赛,帮助新疆足球少年圆梦。最近,他在B站上传自己编辑的视频,分享足球生活,普及运动常识,展现运动员最真实的一面。
冯潇霆给记者传来的照片中,书房被厚重的书橱所占据,里面塞满了各类书籍。“也不是夸自己看多少书,我只是喜欢将自己的读书经验跟大家分享,也勉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