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走出一条国际传播新路子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56 “他视角”看百年大党 “老外讲故事”为何火?
第3版:要闻 2021-06-02

“他视角”看百年大党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贫民的舢板遍布苏州河,黄浦江停泊着外国军舰,老百姓用1800万金圆券却只能买一条烟……”时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的卡伯特作为在华外国使节,在回忆录中写道:(解放前的上海)富人过着奢靡铺张的生活,而穷人过得非常悲惨。不需要太多观察就能理解,为什么共产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从在沪西方人视角,讲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中国奇迹”“上海奇迹”,客观公允、直击人心。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精心制作《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邀请了100位在沪外国人,分享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至今已推出56集,在海内外两个舆论场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无论是党史学家、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还是外国读者等,都纷纷“点赞”。

故事吸引大小朋友

在《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中,不少在沪外国人回顾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不同时期的巨大变化,纷纷发出惊叹。5月27日上海解放纪念日当天,该系列还加推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摄制的6集上海解放特辑,把观众带入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原处长徐国梁评价:“在当前举国上下学习党史的形势下,重温上海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能使广大干部群众体会‘红色记忆’和‘红色感动’,从而使大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认同;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明辨是非,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来自教育界的“大朋友”“小朋友”也成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的忠实“粉丝”。光启小学少先队大队长、五年级学生刘佳怡表示:“在学校里,我的职责就是协助校长、大队辅导员讲好中国故事,这个系列报道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援。我觉得特别精彩和生动活泼,对我们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也特别有帮助。”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表示,中学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让红色基因、中国故事等主旋律作品进入课堂和学子心灵。“晚报的《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系列报道,形式新颖、内容扎实、报道客观,是思想政治课的绝好题材。”

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高路说:“《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系列报道很成功,让居住在天平社区的老外读者很感动,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信心。天平德育圈是街道党工委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抓手,我们也向辖区学校提出了阅读学习的倡议。”

外国读者产生共鸣

相同的历史、不同的视角,引发外国读者的共鸣。来自美国的Peter Cuthbert曾是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副馆长,他觉得《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特别有意思:“很少有人会从这些细节讲述上海历史。”

闵行万科双语学校外方副校长Ms.C认为,《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分享了这座美丽城市背后的许多历史事件:“我会找机会去参观栏目中提到的地方,这个栏目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这个不断变化的城市。”

“上海经历过旧社会的黑暗,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如今则成为中国现代化及其经济实力的象征。我很荣幸能生活在上海,见证它崛起的历史、创造出21世纪传奇的故事。”佰路得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CEO贝思文由衷感慨。

Peter Welton曾在《南华早报》做了近20年的头版编辑:“这组报道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很有说服力,引人入胜。”

对于上海恢弘的历史长河而言,百名老外讲述的故事只是沧海一粟;但正是通过一个个动人细节、今昔对比,让观众、读者们感同身受、重温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并得出共同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首席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王泠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