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你展露新颜  我久久凝望
第20/21版: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特别报道 2021-06-03

你展露新颜 我久久凝望

昨天上午,申城虽然下着雨,但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前参观拍照留念

昨晚,灯光璀璨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吸引众人目光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市民举起相机认真记录

展厅内,丰富的展陈内容令观众驻足

纪念馆采用巨幅电影与实景投影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少先队员们在一大广场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留影

参观者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

序厅采用穹顶式的结构,正中间设有一大代表铜像,讲解员细细讲述

本报记者 杨洁 文 本报记者 孙中钦 陈梦泽 实习生 邓沐阳 摄

市民热盼

你一定来过兴业路。这条并不宽敞的小马路,坐落着中国最著名的石库门建筑。2019年8月,与中共一大会址一街之隔,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工。来往的市民游客都会好奇张望:“对面在建什么?”

600多个日夜后的今天,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在无数翘首期盼之中,中共一大纪念馆终于揭开面纱。

绵绵细雨无法浇灭人们争相打卡的热情。老党员们来了,不少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老人特地从其他城市赶来,胸前党员徽章熠熠生辉;小朋友们来了,一双双清澈的眼眸里写满期待;摄影爱好者来了,用镜头捕捉一幕幕精彩瞬间……人们不约而同在纪念馆前站直了身子,驻足凝望。他们或许有着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来自不同地方,但在这一刻,必然有同样的红色共鸣,在胸口久久激荡。

新馆里面会是什么模样?几乎每个人都有瑰丽猜想。而步入展厅的那一刻,眼前所见比想象中更令人心潮澎湃。

穿过敞亮的大厅,乘坐电梯下到B1层,约40秒时间恍若穿越时空。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雕塑气宇轩昂,仿佛迈着坚定的步伐,从望志路106号向我们走来。

在这里,见证伟大开端——

这个总建筑面积约9600平方米的新建展馆,布置着“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加上序厅与尾厅,总共七个板块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聚焦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实践。

在这里,探寻历史密码——

橱窗中,你可以看到陈独秀1922年给共产国际汇报中列举马克思、康米尼斯特、列宁的12种书目,除了一版《共产党宣言》国内至今都未曾见到外,其余11种全部展出,有一半以上是一级文物。新馆有612件文物展品,比老的基本陈列扩容3倍多,是从馆藏12万件(套)文物和近年来从国际国内新征集的档案史料中精选出来的。平日难得一见的“红色宝藏”,在此可以静静驻足欣赏。

在这里,感悟初心使命——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共一大会议及代表,乃至中共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党的创建息息相关的红色文物在此共同唱响“集结号”。馆藏“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72种版本全部展出,陈望道品尝“真理的味道”,又新印刷所传播“信仰的力量”,张人亚与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初心的守护”……文物融入历史场景,它们的“讲述”让人身临其境。

在这里,擦亮红色底色——

“光荣之城”全景沙盘,按比例复原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地图上,中共一大会址如同跃动的心脏,在多媒体光影效果下有力跃动。它的周围,中共中央在上海的革命足迹被不断点亮,一道道红色光芒宛如血脉,渗透进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直观生动地诠释:红色,上海最鲜亮的底色。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

千里之行,始于伟大开端;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