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皮德、贝内特和阿巴斯(前排从左至右)坐到一起 图GJ
不可能发生的一幕竟然真的发生了。
在经过了马拉松式谈判后,2日晚,以色列阿拉伯伊斯兰党领导人阿巴斯、中左翼政党“拥有未来”党领导人拉皮德以及被称作“内塔尼亚胡门徒”的统一右翼联盟领导人贝内特坐到了一起,一群人一脸笑容。
联合组阁,取代政坛常青树内塔尼亚胡,是这群人共同的目标。然而,一个试图覆盖从右翼到左翼整个政治“光谱”的联合政府的软肋显而易见,执政15年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定是心有不甘。
多个政党历史性同框
2日晚,就在组阁的最后期限到来前,以色列中左翼政党“拥有未来”党领导人拉皮德致信总统里夫林,称自己获得大多数反对党支持,已成功组建新一届政府。总理一职首先由统一右翼联盟领导人贝内特担任,拉皮德任副总理,2023年8月27日两人轮换。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府包括8个政党,覆盖以色列政坛从左到右几乎整条“光谱”:有反对占领加沙的左翼政党梅雷茨党,有自称“中间派”但在结束对加沙占领问题上态度不温不火的拉皮德,也有立场偏右、对巴强硬的“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以及长期支持在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反对巴勒斯坦建国、自称比内塔尼亚胡“更右翼”的贝内特。
而这也是以色列历史上首个有阿拉伯政党参加的政府。当阿拉伯伊斯兰党领导人阿巴斯晒出他同贝内特的同框照时,以色列人一边转发一边惊呼,以色列《国土报》记者诺亚兰用“历史性的时刻”形容这一瞬间。
“这是一个艰难的协议,存在一些争议,但达成协议很重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巴斯这样解释,“这项协议有很多好处,有利于阿拉伯社会,也有利于整个以色列社会。”
内塔尼亚胡不会认输
这8个政党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和当下巴以局势不再是美国政府工作重心、以色列难阻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大变局有关。而内塔尼亚胡执政过久且官司缠身、此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在国际舆论上不占优,也推波助澜。
达成组阁协议只是第一步,根据以色列法律,组阁方案还需要通过议会信任投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认为,议会理论上不太可能反对这一组阁方案。
但摆在新政府面前的,还有内塔尼亚胡这一关。“任何一个理智的对手都不会低估内塔尼亚胡的坚韧、无情和坚守岗位的决心,在新政府新总理宣誓前,他一定会竭尽全力阻止这一切。”英国广播公司中东新闻编辑伯文写道,新政府需要首先在内塔尼亚胡的猛攻计划中“活”下来。
无论在怎样的形势之下都能抓住美国的“心”,对巴勒斯坦的强硬政策让以色列人安心,这是内塔尼亚胡成为以色列政坛常青树的两大法宝。
“反对派成功组建新一届政府,并不意味着内塔尼亚胡时代的终结。”李伟建表示,总共执政15年的内塔尼亚胡从未想过“退战”,也绝不会轻易认输。
更何况,组建新政府的8个政党立场各异。正如英国广播公司所说,“除了取代内塔尼亚胡外,联手组阁的政党在政治上几乎没有共同点”。
英国《卫报》认为,在下周议会投票前,内塔尼亚胡将瞅准新政府的软肋,从中分化,让8个政党无法获得议会多数席位。
团结将是新政府软肋
即便能跨过内塔尼亚胡这道坎,通过议会立法剥夺他在腐败案中的豁免权,终结他的政治生命,新政府能走多远依旧是个问题。
从内部因素而言,立场博弈、利益分配是新政府的软肋,将影响其执政寿命。“如果团结感消退,暗藏的不和重新浮出水面,新政府或许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卫报》写道。
从外部因素而言,李伟建表示,接下来美国对新政府的态度,以及以色列政局变动与因冲突而推迟的巴勒斯坦大选如何互相影响,将会成为看点。
而对于以色列政局变动对巴以局势的影响,李伟建认为,由于阿拉伯伊斯兰党的加入,在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立场上,新政府内部的阻力或许会更大一些。以前内塔尼亚胡时期“不谈”,一边拖一边造成更多既成事实的做法或许会有所调整,有利于巴以双方回到谈判桌前。
但这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以色列的态度。“对维护以色列所谓的安全而言,无论以色列右翼还是左翼都是强硬的。”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