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人类对地球来说是最重要的影响者,目前的影响状态可能比恐龙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昨天举行2021浦江创新论坛之未来(科学)论坛上,专家聚焦“气候变化威胁与一体化健康”。联合国环境署(UNEP)科学司司长刘健带来的真实数据,警醒人们迫切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全球75%传染性疾病来自于动物。”从新冠肺炎病毒、SARS、MERS到埃博拉病毒,都是人类被来自动物界的病毒分分钟击倒的故事。此外,人类还时刻面临70万种潜在病毒的威胁。“这些病毒原本属于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当中,随着人类在大自然不断越界,它们随时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如果人类按哺乳生物量来计算的话,人类和其饲养的动物差不多百分之百占领哺乳动物这个门类,野生哺乳动物只占不到5%,人类对自然巨大影响力,可能比恐龙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煤、原油、天然气的生产,主要来自能源开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汲取和能源生产,在过去50年增加了许多。”刘健说。
人类对全球四分之三的陆地和三分之二的海洋都在施加主要影响。目前,正经历的全球变暖实际上也源于土地利用问题。“全球四分之一土地已被转型。例如,湿地转成农耕地,农耕地转成城市用地等等。”刘健说,据预测,到2050年,地球自然土地即没被人类开垦的仅10%,且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阈值达警戒状态。全球800万动植物的物种中,今后二三十年约有100万个会消失。随着生物种群数量和峰度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破坏,最终影响的是人类自己。
那我们怎么办?在科学家看来,改善人跟自然的关系是关键。“知识、技术、合作机制可将社会经济转型,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需要各级政府发挥领导作用,国际组织起到推动作用,金融部门投资,企业具体实施。同时,科学和教育部门产生知识,并对政策提供咨询。刘健建议积极改善人跟自然的关系,管理人类过度的活动,才能让人畜共患病毒不那么来势汹汹,才能达到系统性的人类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