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纳的孩子在放风筝
巴西公布塞拉纳接种科兴疫苗试验结果
塞拉纳居民此前排队接种中国疫苗 图GJ
今年2月,全面接种中国产科兴疫苗的“S项目”在巴西小城塞拉纳正式启动。4个月过去了,巴西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徘徊在7万到8万例,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数保持在2000例左右的高位,塞拉纳的疫情数据却在直线下降。
眼瞅着疫情失控的邻近城镇,塞拉纳小城的居民觉得,能接种中国产新冠疫苗是“一种福气”。
塞拉纳位于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的西北部,是一个拥有4.6万人口的小城。每天,小城里约有四分之一的居民需要出城上班,小城以西19公里的里贝朗普雷图市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地。
重症病例只有一例
通勤的需要,让这里的居民不可避免地暴露于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风险之中。今年年初,当地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
并且确诊患者中有六成感染的是传播能力极强的变异病毒。可是如今在塞拉纳,只有一例新冠重症病例——一个63岁的老妇人。医生说,在大多数成年人都挽起袖子、接种了中国疫苗的塞拉纳,这个仍在等待辉瑞疫苗、不幸中招的老妇人成了“局外人”。
而小城居民接种了中国疫苗后,生活正逐渐回到正轨。略显空荡荡的重症监护室外,孩子们在小城中心广场上放着风筝。中心广场旁一家精品服装店店主芙拉维亚·赛德林荷等待着老主顾的光顾。尽管销售额比疫情前下降了约三成,但她还是很满足,因为“如果没有‘S项目’,情况可能会更糟”。
68岁的退休建筑师奥梅洛·卡瓦赫里同妻子一道,带着1岁的孙子出来遛弯。“我们感受到了自由。”卡瓦赫里很高兴,因为他终于不用再成天关在家里了,可以带着孙子出门见识各种树木和鸟类。
小城从3月份平均每天新增67例,到5月初每日新增17例;重症监护室从人满为患,到如今只有一个老妇人使用着呼吸机;救护车从之前忙个不停,到如今“闲置”、停在医院附近的公园里……塞拉纳的居民见证了生活如何回归正轨。
“去年的情况很糟糕,尸体接连运进来。”在塞拉纳一处墓园工作的西尔维娅·阿帕雷西亚一边修补着墓碑一边说,“你看,现在就很安静。”
成为巴西疫情“绿洲”
“中国疫苗令巴西城市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目睹了塞拉纳发生的一切后,美联社记者这样写道。
《华尔街日报》记者则指出,“在塞拉纳进行的实验提供了疫苗真实效果的证据,并且证明科兴疫苗对变异病毒P.1有效。”
正是这个名为“S项目”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实验,在疫情依旧严峻的巴西打造出了这样一片“绿洲”。之所以称为“S项目”,不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名字“塞拉纳”,而是因为“秘密”(Secret)。当地希望这个实验安静地展开,避免大量想要接种疫苗的外来居民涌入。
过去的4个月里,在当地政府和卫生专员的支持下,一个约15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将塞拉纳分成了25个区,分批为当地居民接种科兴疫苗。
如今,除了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怀孕或正在哺乳期的女性,以及其他有严重健康问题的人以外,当地约2.8万名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成年人中,有27150人,即98%完成了两剂科兴疫苗接种。在为最后一批居民接种完第
二针疫苗的14天后,疫苗接种者中仅有2人感染,没有死亡病例。与此同时,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人数急剧下降。城际交通没有封锁,往返塞拉纳和里贝朗普雷图通勤的居民,也并没有令塞拉纳当地的疫情死灰复燃。
相比起每小时近100人死于新冠感染,医院拥挤无比的巴西其他城市,塞拉纳简直就是个“绿洲般的存在”,巴西布坦坦研究所流行病学家里卡多·帕拉西奥斯说。
小城“秘密”藏不住了
作为“沙漠绿洲”一般的存在,巴西小城塞拉纳再也掩盖不住“秘密”了。在高速公路旁经营着一家旅店的阿兰达深有感触。由于当地疫情严峻,去年9月到年底,他的旅店几乎没有客人光顾。如今生意开始好了起来,旅店35间房间里有一半都住了客人。
阿兰达说,塞拉纳已经成为往来于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人们旅途中的热门歇脚点,“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里更安全”。
而在里贝朗普雷图,在一家药店工作的埃尔马诺·希尔维拉说,过去里贝朗普雷图居民喜欢这里“有大城市的氛围”,瞧不上塞拉纳。可现在,“这里(里贝朗普雷图)就好像荒漠一样”,希尔维拉说他这辈子第一次羡慕住在塞拉纳的朋友们。
截至目前,巴西仅有10%的人口接种了新冠疫苗,其中大部分接种的是中国产的科兴疫苗。“塞拉纳的人们很幸运。”里贝朗普雷图的出租车司机迭戈·阿劳霍在接受采访时羡慕地说,“但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接种疫苗呢?”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