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上海云”飘到长三角
第10版:长三角/封面 2021-06-08

“上海云”飘到长三角

◆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打造多渠道、全地域、跨时空、零距离的超级智能服务新模式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上海市企业服务云

本报记者 叶薇

建设“专业服务资源库”,引优秀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开店;建立专家志愿团,多方引智,助力企业发展……作为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企业服务云是“企业服务”的一网通办,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网络化智能化载体。如今,这“一朵云”也飘到其他长三角城市,成为长三角区域初创企业了解政策、获得服务的重要窗口。

1 长三角企业“云中结对”

在嘉兴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服务帮”栏目里,有一个服务类别就叫“阿拉上海”,入驻的都是上海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记者点击进入,里面已有100多家上海各类企业服务机构。

去年,上海学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嘉兴组织过一场40人左右、为期5天的工业互联网培训,这家公司是培训的承办单位,引入的是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的工赋学院的平台和资源。

2019年末,上海与浙江嘉兴签订“关于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服务的框架协议”,双方共建企业服务平台。依托“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平台载体,推荐皇冠及以上优质店铺入驻嘉兴市企业服务平台,同时鼓励和支持“嘉兴市企业服务平台”上的优质服务机构入驻“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双方建立互联互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合作模式,提供全覆盖、兜底式、精准化服务。

这种模式整合集聚了两地企业服务资源,充分利用各自联系当地企业、拥有系列扶持服务资源的优势,增强信息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在双创企业培育、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长三角渠道网络及专业资源共享放大等方面形成合力,进一步扩大服务影响力,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能级,辐射长三角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我们前期做调研时发现,长三角区域的中小企业有‘机器换人’自动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但提供机器人服务的大企业往往无法一一覆盖到这些中小企业。但假如把这些需求都汇聚起来,由政府引导,我们这种做服务的企业去做一些撮合业务,就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难题。”学仝总经理刘珏瑛介绍说,比如一个镇上都是生产保温杯的企业,一个村都是做照明产品的,集中于同一种业态,这些企业近几年都或多或少面临“用工荒”,期待通过引进机器人、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来解决。

“我们通过组织培训,搭建了一个技术企业与这些中小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上海的龙头型企业把技术深入到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在这次培训中,上海来的老师到嘉兴为来自各个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做培训,然后学员还专门到上海的机器人企业去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对学仝来说,组织这样一次培训,我们几乎是不赚钱的,但我们看到了很多长三角企业都有这样的需求,上海的技术龙头企业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好地为长三角中小企业服务,我们也能从中找到更多商机。”

2 “云上”相约企业共成长

上海福商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是企业服务云上的一家店铺。“我们是上海市首批企业服务机构,也是第一批到企业服务云开店的。我们希望一些初创企业也能通过线上方式寻求专业帮助。”公司副总经理章应光介绍说,一家初创企业在企业服务云上与福商对接后,很认可他们的服务。这家创业企业有想法到浙江杭州淳安县创设一家饮用水公司,又找到了福商。

“创始人团队因机缘巧合,在千岛湖大峡谷中发现了两口高山泉眼,但怎么发展没谱,尤其是做这一行,商业回报周期比较长,对资金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股权结构上,我们帮团队做了很好的规划,到后面厂房建设、装修、设备进场、仓储、包装设计、消费政策、财务管理等各方面我们都深入参与了企业的发展。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没有人是全能的。我们就是要让创业者以最低成本去规避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在福商的帮助下,企业设定了差异化发展路线,定位高端,其生产的谦牧山天然饮用水还荣获国家级品茶鉴水大赛中最高级别的“梅花雪”奖。“这说明产品在行业内有了认可度,我们团队也经常到杭州跟他们对接,解决各种问题。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也投资入股了,成为股东之一,跟企业一起成长。”

章应光深有感触地说:“福商是立足上海,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企业对接的诉求也多起来。有的是上海本土生产性企业拿不到土地资源,我们就帮助他们寻找落户长三角企业城市的机会;有的是希望获得行业最新动态,想到上海产业聚焦区落地,比如铜陵企业正威集团,我们帮他们落户在临港,他们主要做铜材进出口贸易,在临港发展更有空间。长三角中小企业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各种资源互补性越来越强。”

3 专家为企业“穿针引线”

上海建立了企业发展专家志愿团,已连续三年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上面向全市招募具备公益精神、服务水平的专家,担当全市企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专家团还联动长三角各类资源,为长三角中小企业牵线搭桥,成为名副其实的智力担当。

李俊瑞是上海企业发展专家志愿团西团团长,经常对接松江、青浦等地的企业诉求。2019年,一名上海大学的教授带着技术找上门来。“他专门研究治疗高血压的项目。这种来自高校的项目,往往技术过硬,但不知道怎么落地,怎么变成商业项目。专家团根据项目特点,量身定做了一套方案。我擅长做技术转移和战略规划,还有专家专门做知识产权布局,大家动用各自智慧,帮企业在技术转化、选址落户、吸引投资等方面做了规划。”李俊瑞介绍,由于项目处在早期阶段,专家团建议负责人把生产基地落户在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

“汾湖可以说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与青浦直接接壤,且当地对来自上海的项目非常支持,在生产制造上更具有成本优势。此外,由于技术团队之间的研发沟通、投资接洽更适合在上海,我们又建议其在青浦工业区设立公司,专门负责研发和销售。”

在专家团的支持下,该项目已研制出小批量产品,目前,已经有好几家上海的风投机构上门接触,正在抓紧完成临床试验。

把上海项目带到苏州,又把苏州的项目介绍到上海。落地苏州一家园区的企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研发,技术领先,但发展不温不火。企业接触到专家团以后,李俊瑞引导团队落户上海安亭汽车城。“他们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领先,产业链齐全,企业到安亭后发展速度很快,迅速找到了合作伙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