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军工腐败令乌克兰军力大减 叙利亚“战地工厂” 检验俄最新武器
第14版:军界瞭望 2021-06-14

军工腐败令乌克兰军力大减

乌克兰军队士气低落

乌军还在用苏联时代的图-143无人机

继拜登政府3月份向乌克兰提供1.25亿美元军援后,6月初,欧洲自由电台传出消息称,美国准备追加对乌军援。事实上,在今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剑拔弩张的危机中,美国政府为了怂恿乌克兰与俄罗斯“对着干”,拼命为其“输血”。但美国内部也不免“打鼓”,担心乌克兰“腐败黑洞”会让援助“打水漂”。

腐败温床

在欧洲,乌克兰军工腐败之猖獗,几乎有了公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和俄罗斯仍保持密切的军工合作,许多武器零件要从俄罗斯进口,但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乌克兰切断对俄合作,但实际上并未摆脱对俄技术依赖,由此催生出非法走私供应链。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国防委员会曾表示,“为了让飞机、坦克等装备恢复战斗力,我们一直从俄罗斯走私零件,因为找不到替代来源”。波罗申科担任总统期间,乌克兰军费激增,从2014年的33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78亿美元,但国防采购流程却不透明,往往打着保密旗号搞“暗箱操作”,为腐败提供沃土。法国记者戈伯特称,“乌克兰约80%的军购项目都是秘密进行,根本没有公开招标”,甚至连军用救护车采购也因“保密需要”而免于审查。

政商勾结

谈到乌克兰军工腐败,就绕不开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Ukroboronprom),这是由130多家国有企业和8万员工组成的军工联合体,控制坦克、飞机、导弹等军工产业。集团负责人伊洛·格拉德科夫斯基是前任总统波罗申科的老朋友,曾在波罗申科商业帝国中担任汽车部门负责人。波罗申科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军用部件后,格拉德科夫斯基便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并在国防工业集团建立新的供应链。在政商重叠利益交织的生态下,商业利益被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国防采购成了一小撮人的“致富工具”。

集团前雇员马克西莫夫称,该集团业务的“本质”就是提供价高质低的产品并从中“吃回扣”。以利沃夫飞机修理厂所用的金属螺丝为例,价格一年之内从50美元飙升至4000美元,马克西莫夫对此曾提出异议,却遭到解雇。乌克兰独立国防反腐委员会透露,2018年,国防工业集团从格拉德科夫斯基的汽车公司采购100辆军用救护车,每辆车仅底盘报价就高达3.2万美元,而载重能力却只有800磅。更夸张的是,这批车到手后故障频发,不少已经“趴窝”。格拉德科夫斯基的儿子也常常将走私的俄罗斯军品,以高出市场几倍的价格转手卖给国防工业集团,赚得“盆满钵满”。

积重难返

腐败“毒瘤”令曾位列欧洲第四的乌克兰军队“元气大伤”,可谓“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克里米亚事件中,一位乌克兰空军上校就怒言“我们几乎没有能打仗的装备,只能用手枪和三挺机枪抵御敌人”。在与东部顿巴斯亲俄民兵作战中,乌军不但防弹衣不足,不少人还戴着挡不住子弹的旧式苏制头盔,坦克也因缺少零部件成了“摆设”,空军部队也明显缺乏平叛作战所需的空中打击、空中机动和侦察能力,非但没有实现速战速决,反倒损失多架战机。

2019年,泽连斯基靠打“反腐牌”当选总统,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增加军购透明度,国防工业集团也表示将与乌克兰国家反腐局展开合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2月,在“透明国际”对世界137个大型军工集团的调查评级中,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被评为倒数第二档次的E级,在满分100分的“透明度数据”项目中,只得了15分。“透明国际”还指出,该集团存在“较高”的财务和采购风险以及“严重”的运营风险,下属企业中近七成不是严重亏损就是已经倒闭,前美国驻乌大使玛丽·约瓦诺维奇就指出:“乌克兰政府对军队腐败视而不见,形同从勇敢的士兵手中夺走武器。”

梁君 孙文静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