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美国驱逐舰驶入黑海 俄罗斯舰队监视动向 英国防部涉密文件丢在了公交车站 美军空袭伊拉克叙利亚边境地区 巧言善辩不奏效 布林肯有点火
第17版:国际新闻 2021-06-28
乌克兰不“入坑” 德国人难“忽悠”

巧言善辩不奏效 布林肯有点火

美德正在讨论帮助乌克兰新建发电厂,名义是削弱俄罗斯在“北溪-II”项目完工后的地缘政治“收益” 图GJ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很可能非常恼火。

正在欧洲出访以巩固美国总统拜登此前访欧成果的布林肯,25日才刚刚喊出“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就被当下“炙手可热”的盟友乌克兰啪啪打脸。就在同一天,乌克兰采取实际行动,撤销此前联署的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反华共同发言。

对此,西方国家外交官与媒体恼羞成怒,宣称中国借新冠疫苗对乌克兰施压。但据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27日给出的回复,这是完全扭曲事实的谣言。

乌克兰“知错能改”

乌克兰很难。身处北约与俄罗斯的夹缝中,免不了有仰人鼻息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拥抱北约,乌克兰就不得不远离中国。

于是,逐渐回过劲来的乌克兰,25日撤销了之前跟随西方世界就新疆问题对中国无端发难的附和。

在不久前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加拿大代表40多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前往新疆,调查所谓“大规模拘押穆斯林”的现象。

但是很快,乌克兰就意识到其中的不妥。乌外交部24日晚发表声明,强调乌重视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重申不干涉中国内政,愿继续奉行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努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第二天的撤销,顺理成章。

这一转变,不难理解。中乌之间合作深入且广泛,又没有结构性的利害冲突。何况,在新疆问题上支持中国的有90多个国家,不仅远多于西方世界,而且其中还包括海合会成员国等大批中东国家。

对此,中国外交部网站26日特别作出回应,表示乌方的决定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德媒发“灵魂拷问”

也是在25日,布林肯从柏林飞抵巴黎,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举行会晤。

在这个他曾经生活过10年的地方,布林肯在会晤后不无激动地表示,美国和法国“抵制中国主导世界秩序”的决心是一致的。在柏林,布林肯也不无夸张地表示,美国在世界上找不到“比德国更好的伙伴和朋友”,仿佛之前对欧洲国家领导人的监听风波已然不存在。

鉴于拜登此前刚刚结束以应对中国为主题的首次出访,布林肯此次对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梵蒂冈四国进行的为期一周的访问,被普遍认为是为了巩固和落实拜登与欧洲国家达成的相关共识。

然而,在布林肯抵达法国之前,他在德国先迎来了当地电视一台每日新闻记者的一通“灵魂拷问”:

第一,对于布林肯高调重申的“美国回来了”,拜登政府怎么保证4年后的美国不会再现一个事事以美国为优先的民粹政府?如何能让德国人对此不加疑虑?

第二,美国想紧密捆绑欧洲,以集体强硬的方式对抗中国。但德国还是希望尽可能避免与中国发生对抗和冲突。对于美欧在涉华问题上的差异,布林肯怎么看?

对此,布林肯辩称没有觉得德国存在疑虑,而美德的分歧也仅存在于战术。面对追问,他也只是含糊地说共同行动肯定更好。

但德国记者并未被绕晕,而是“精准打击”:“可是美国的态度还是‘美国优先’,不是吗?美国没有和北约盟国仔细协商就下令从阿富汗撤军。美国现在还在向欧洲的钢铁和铝制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涉华是另一个例子。”

当布林肯试图把话题引向意识形态分歧,德国记者又加以最后“暴击”:“但是,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威胁,而是来自于内部的极端化、民粹化、信息缺失,特别是对美国社会的不信任感。”

问题根源在美国国内

对于上述问题,布林肯虽巧言善辩,其实并未提供任何实质性答案。

实际上,布林肯不仅没有正面回应西方民主本身的痼疾,也没有找到西方民主危机的真正根源。所谓“中国对西方民主的挑战”,不过是西方世界为维系自身霸权的核心目标而精心编织的一件外套。

美国国内有识之士其实很清楚。美国前劳工部部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伯特·赖克日前发布专栏文章,以美国政界上世纪80年代后期对日本的妖魔化和打压为例,指出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赖克警告称,美国必须反省,不应该妖魔化中国,否则就是在鼓励偏执、民族主义和仇外心理,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军事支出,并大幅提升军事冲突的风险。因此,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国内形势。道理如此明显。身在白宫的拜登,到底是不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本报记者 杨一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