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党史宣讲覆盖听众近500万人次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 被叫“弄长”时  我感觉责任更重了 坚持党建引领  叠加治理服务
第3版:要闻 2021-07-09
市优秀共产党员霍白为何退休后更忙——

被叫“弄长”时 我感觉责任更重了

霍白为社区服务

前不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年近七旬的霍白被党组织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这位曾在国有和外资企业任领导多年的老党员,退休后回到生他养他的社区,把对党的热爱化为推动社区建设与社区宣传的不竭动力。

行走的“历史书”

霍白是愚园路岐山村的原住民。因为从小就住在愚园路,他对这条路的故事了如指掌,邻居称他是行走的“历史书”。

愚园路上的岐山村可谓“大隐于市”,“导弹之父”钱学森曾住过,现代文坛“三剑客”之一施蛰存曾住过,《红色娘子军》主演祝希娟曾在回岐山村的家时被热情的影迷堵住……

如今,这些“史海珍贝”通过霍白这样的社区宣讲员叙述而为更多的人知晓。“我外公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好友,我从小就听过钱家故事。1929年,钱学森到上海交大求学,住到岐山村的舅舅家,直到1935年赴美留学才离开。”钱学森旧居之前,霍白侃侃而谈,那些长辈的口口相传变成生动的讲解素材。通过他的讲述,钱学森的形象生动而饱满,令来访者对其报国情怀肃然起敬。

2015年退休后,霍白便全身心投入社区治理和社区文化建设。2016年起,霍白同老伙伴们一起组织义务宣讲团,挖掘岐山村和愚园路的历史人文事迹,总结出“红色印迹”“民主印迹”等多样化寻访路线,开展引导介绍宣传。霍白介绍,愚园路红色资源真不少,瞿秋白、恽代英、罗亦农等中共早期领袖和大批爱国志士在此留下足迹。“这些前辈们的信仰和初心就在我们身边,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讲述这里的红色记忆,我们深感光荣。”霍白说。

岐山村的“弄长”

霍白另一个被人熟知的身份是岐山村“弄长”。

岐山村弄内有75幢历史建筑,405户家庭,有一幢住着21户,人称“长宁区居住密度最高的历史建筑”。一直以来,老洋房要换“内胆”也成了弄堂居民共同的呼声。

岐山村属使用权房,没有业委会,因而实行“弄长制”。霍白被大家推举当弄长,他致力于寻求最大公约数,架起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在岐山居民区党总支带领下,霍白积极协调,2019年8月,岐山村召开老洋房内部改造及使用共识会,商讨公共空间改造。经过细致调查走访,霍白带领大家梳理出老洋房排名前十的“痛点”问题,在多方共同商讨中提炼出“实用为主,兼具美观”的改造方案,为居民找回“住在老洋房,爱上老洋房”的理由。

“以前,大家都叫我老霍、霍老师,现在叫我弄长的人越来越多。”霍白说,随着大家对自己弄长身份的认可,“我觉得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本报记者 杨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