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
有网友近日爆料,一款名为“安全相机”的拍照软件,可让用户把相机伪装起来,或将屏幕伪装成黑屏、桌面,这样就没人知道用户正在拍照。除此之外,这款软件还能定时偷拍,并存储在“隐私相册”里。这样,即使偷拍者被现场“抓包”,也可能逃避检查和法律惩处。
细思恐极!一直以来公众对App过度索权、窃取隐私深恶痛绝。像猎豹浏览器就默认开通“监听外拨电话”权限,你的电话可能一直在被监听。骑个车看你通讯录,打个手电筒看你短信内容、通话记录,但这些App还基本是明着干,第一次碰到像“安全相机”这样暗戳戳,阴毒至极。
在App的世界怎么能容得下这样的财富伦理?这款流氓App的初心不良是从“娘胎”中带来,一些功能有教唆用户偷拍之嫌,迎合恶趣味和不良用心。偷拍涉嫌侵害用户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安全相机”虽然已经下架,但不能只下架了事。如此行径,已经涉嫌违法,当立案查处。
也许有人说,App就像一把刀,有问题的是使用的人,不能把问题归在刀的身上。这样看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类似平台怎么可能是一把不会动的刀,这是一个资本“苦心孤诣”培育滋生的犯罪温床,根本就谈不上规范运营。这次是不小心被网友顶进了大众视线,受到监管部门的下架处理,否则多少人受害还一无所知。
实在是无可防备,如此“阴飕飕”偷拍叫用户个体何以自保?在互联网时代,公众的隐私怎么可以“裸奔”?网络安全不是小事,对如此App,绝不能再用“保护新业态”“容许纠错”这样的思维处理,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对类似App的上线有更为细致的“安全拦截”。这款已下架的App是否已经伤害到一些用户,或有潜在的巨大伤害,相关部门应当追究,检察机关甚至可以考虑启动公益诉讼,以保护公众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