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不撬锁不破窗  他在停车场为何频频得手 高温天动物降温有秘密武器 白天蝶舞蛙鸣  夜晚有貉觅食
第10版:社会新闻 2021-08-11
本报记者探访新泾镇协和家园里的“野生动物园”

白天蝶舞蛙鸣 夜晚有貉觅食

花园里,可以见到小鸟、毛毛虫等 朱琦翀 摄

花园放置了若干用于拍摄夜间动物的红外相机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红蜻蜓

乐颐生境花园既宁静惬意又生机盎然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十八棵水杉树影婆娑,一棵无花果结上了果子,知了大声鸣叫,一只小松鼠敏捷地在树林间窜来窜去。盛开的红色小叶杜鹃、金黄的黄金菊、红色和黄色美人蕉等摇曳生姿。地上,两只毛毛虫正在啃食堇菜……昨天下午,记者走进长宁区新泾镇协和家园乐颐生境花园,感到宁静惬意又生机盎然,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怀抱中。这个刚刚落成的绿地,是上海最大的社区生境花园。这里丰富的本地植物和本地野生动物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堪称生态再造的典范。

虫鱼嬉戏水鸟众多

鸢尾池塘中,窜条鱼游来游去,螺蛳、饰纹姬蛙和藻类成了“好朋友”。一只红蜻蜓轻盈地掠过水面后,静静地停留在一朵已经闭合的莲花上。通过红外线相机,可以看到夜间黄鼠狼、貉经常出现在池塘边,饮水、觅食或洗澡,“一丘之貉出浴图”生动有趣。

池塘旁,种植有鸢尾、蕨类植物、三叶海棠、红枫、柑橘、枇杷、石榴等。一只颜色鲜艳的斐豹蛱蝶翩翩飞舞。不一会儿,一只黑色的玉带凤蝶也加入进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何祝清解释,蝴蝶多的主因是这里农药少;有蝴蝶的寄主植物,幼虫有东西吃,成虫有花来吸花蜜,像花园里柑橘的叶子就是玉带凤蝶幼虫爱吃的食物。

下午5时许,鸟类活动多了起来。南渔浦河上,不时有乌鸫、白鹭等飞过。两只白头鹎在河边紫色的再力花丛间嬉戏,一只鹊鸲还悠闲地在河对岸的草坪上散起了步。何祝清认为,这里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小动物,主要是自然条件好,旁边是外环林带生态绿道,没有过多人为干扰,有丰富的水源和多样性的植被。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在华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朱琦翀看来,这个生境花园最大的意义,是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的连结点,创造了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以前,小区种植绿化植物是考虑景观,不会去考虑其他生物。现在生境花园可以吸引更多生物,对于小朋友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儿童能从小认识到自己和自然的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生趣,无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还是创造力的养成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表示,乐颐生境花园的建设初衷就是要在城市社区最大限度地修复本土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建设生态社区、人文社区,培育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得到全方位发展,探索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