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
咖啡店的公共椅 寸土寸金之地 小修小补齐全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8-11

寸土寸金之地 小修小补齐全

——市中心城区便民服务寻访体验

陆冬生师傅的裁衣店可以定做成衣、修改尺寸,也能做窗帘、沙发套 本版摄影 记者 陈梦泽

曹家渡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里,8个格子间一字排开,“小修小补”摊头一应俱全

本报记者 张钰芸

修鞋、修伞、磨刀、拷边、配钥匙……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哪里找?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能否容下身边的“手艺人”,也为老百姓带来方便?

前不久,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而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里,除了买小菜、吃早饭,还有修修补补的民生需求。昨天,记者走访了部分市中心城区,体验步行可达的便民服务。

1

社区服务中心 打造“维修枢纽”

裤腰有点大,需要收一收;戴了十几年的手表不走了,想要修一修;皮鞋的后跟磨损了,还能补一补……上午10点不到,万航渡路上的曹家渡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已经接待了十多名居民,8个格子间里,每一位师傅手里都有活儿。

拎着一袋刚买的熟菜,家住静安城的黄伯伯来找锁匠吴作平,要给家里的密码锁多配几把备用钥匙。吴师傅把钥匙拿在手里比了比,说:“你这个钥匙没有现成的配件,我要拿其他型号的改装下,你过两个小时来拿吧。”

在他隔壁,是修鞋的“吴师傅”,吴坚立。他的手里拿着一只凉鞋,一两分钟就缝上了断掉的系带。换鞋跟,撑鞋面,给皮鞋贴掌,二十分钟里来了三四位老客人,他收下鞋子就开工,安排他们半小时或者两小时后来拿。

再往里走,老式的蝴蝶牌缝纫机映入眼帘,是量体裁衣的摊位。陆冬生师傅告诉记者,这里可以定做成衣、修改尺寸,也能做窗帘、沙发套等。说话间,一对老夫妻走过来,先取一件真丝连衣裙,再拿出两块新布要做衬衫和裙子。“昨天我来试穿的,都已经付钱了,陆师傅主动说袖子再帮我改一改,服务态度真的好,手艺也很棒。”

再加上修电脑、修家电、洗衣熨烫、花卉养护等,曹家渡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常设8个便民服务摊位,无论刮风下雨,每天8:30到17:30,以“枢纽+实体”的模式在中心里为民服务。看一看中心里贴出来的时间表,记者发现还有不少错时服务,比方说每周二下午1:30到3:30织补毛衣,给羊毛衫换领子,或在每周四的下午1:00到4:00,换伞骨、伞柄,修锅帽等等。

“从2009年6月成立以来,中心就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按照‘市场无法满足,居民确有需求,政府必须承担’的要求,承接了提供社区便民服务的任务。”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便民服务摊位一分钱的租金也不用交,因此服务收费标准比市场价低20%左右,以此回馈周边居民。

除了长期驻点在中心内,这些便民服务还跟着直通车走进社区,走到各个居委。每个月,“便民直通车”都有一张排片表,从三和社区开到均泰社区,从达安社区开到叶庆社区,走遍14个居委,把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

2

家门口小菜场 请来裁缝锁匠

“家门口的这个菜市场,不仅蔬菜品种多,价格合理,而且环境整洁,没有异味。我们平时买小菜,吃早饭,还有需要缝缝补补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昨天,在九华邻居里·美天新渔菜市场买菜的居民白阿姨对记者说。

去年11月开业的新渔菜市场,临近威宁路地铁站,是一个以菜市场为主、商业为辅的综合性社区菜市场。在招商之初,市场就特意引进了裁缝铺、家电维修、配钥换锁等便民服务业态。走进兰兰裁缝店,记者看到这里“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除了各类成衣,还能改大小、换拉链、修修补补。店主说,一早一晚,生意都不错。

隔壁的家电维修铺则只有老板娘一人看店,维修师傅都已经赶去了居民家里。“最近天气热,修空调的人家蛮多的,我们都是提前一天排好班,第二天上门维修。如果是电热水壶、小夜灯之类的小家电,则可以送到店里来。有时候居民在菜场里买好小菜,出门就能取走修好的家电。”

“新渔菜市场近三成的面积为社区商业,我们特地把部分沿街店铺拿出来,降低了三分之一的租金,借给‘小缝小补’的便民业态。”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方恭彦告诉记者,通过对周边居民的调研,发现改衣服、配钥匙的日常需求很多,引入便民业态既是服务,也是引流。

美天在长宁区有18家菜市场,方恭彦说,从2019年开始,新建改建菜市场都会引入各类生活服务项目,做好社区商业。“除了把裁缝铺、配锁匠这类手艺人请回来,如果条件允许,今后我们还计划把共享厨房、理发店、宠物店等业态引入菜场,形成辐射周边两公里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

3

百年网红马路 留住市井烟火

百年愚园路如今已是文艺范儿十足的网红马路,但1088弄却始终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所在。

2019年2月,愚园公共市集邀请原来在弄堂里的修鞋铺、裁缝铺入驻其中,形成别具一格的工作坊业态群。今年7月,愚园公共市集2.0版亮相,一大波人气新店入驻,现在顾爷叔修锁、小赵裁缝铺、小吴鞋匠铺等便民生活店铺,和设计时髦的网红餐饮、艺术生活,融合在一幢建筑中,柴米油盐也能和诗与远方共生共存。

走进愚园公共市集,吴师傅忙碌的身影总在修鞋铺里。他一边和来往的顾客聊着天,一边手里一刻不停,手法娴熟地修理鞋子。一个工具箱、一台老式手摇补鞋机、一把靠背椅外加几个小板凳,就组成了这个修鞋摊。

在这里修鞋、配锁、做衣服,价格都很亲民。因为便民服务是小本生意,愚园公共市集对这些入驻店铺全部采取零租金租赁,好让匠人们安心为老街坊服务。

事实上,在愚园路的改造过程中,如何在城市微更新中保护城市的记忆,方便居民的生活,是政企共同思考的问题。而愚园公共市集的亮相,以及一批便民服务“原住民”的入驻,恰恰代表着愚园路的风貌更新,不仅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沉淀,时髦文艺的年轻范儿,也在关注周边百姓的“市井生活”,最终打造成为充满烟火气息的“网红”艺术街区。

记者手记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端连着社区居民,一端连着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联通经济社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在家门口就能便利消费,既是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也是“手艺人”的获得感。

前段时间,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从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6方面提出建设任务。下一步上海也将强调优化网点布局,落实相关规划和标准,推动便民服务设施进社区;强调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强调支持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以大带小”提升夫妻店,加快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引导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平台企业为实体店赋能服务。

民生无小事,“小修小补”里蕴含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价值。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每个人的家门口打造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便利和舒心,而这也是一座城市亘古不变的民生温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