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施泉葡萄品牌朋友圈扩容 建设生态原乡  绘就田园画卷 青浦水稻长势喜人9月下旬早稻开镰 风雨过后蜜梨滞销奉贤助农在行动 沈溇竹编传承人雷仁元:年近八旬依然巧手匠心
第11版:郊野大地 2021-08-13

沈溇竹编传承人雷仁元:年近八旬依然巧手匠心

何淅雨 摄

竹刀一削,刚直之竹削成粗细均匀的篾丝;穿、挑、绕、压,根根篾丝在竹编匠人的巧手之中化成精美的竹编制品……这就是起源于松江区小昆山镇沈溇村的沈溇竹编。

今年79岁的沈溇村村民雷仁元穿着朴素,一口亲切的本地乡音。不过,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沈溇竹编非遗项目传承人。面对记者,雷仁元兴奋地从柜子上取下竹编制品,一一介绍起它们的功能用途。“以前,我们都用这些竹编制品买菜、做饭,还有做农活时候用的。”雷仁元拿出一个形状特殊的竹编笼子介绍道,“这是黄鳝笼,用来抓黄鳝的,这个笼子是单向的,黄鳝游进去就出不来了。”

沈溇竹编在小昆山镇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竹编也是当地人的一项祖传技能。它技艺独特、制作精巧,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还耐干燥、防虫蛀。2015年,沈溇竹编入选第五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直以来,沈溇竹编的传承依靠村民以家庭为单位的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80年代初,小昆山镇有一家专业的竹编制品加工厂,一百多名工人制作出的竹编制品不仅供给当地老百姓,而且周边区县的人们也都有使用。不过,随着城市发展与时代变迁,人们的农业生产资料发生改变,制作费时费力的竹编制品逐渐淘汰,加工厂也随之倒闭。掌握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传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如今只剩下四五个曾经的工人在继续从事竹编传承方面的工作,雷仁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夏天,雷仁元每周都会在小昆山镇教授竹编课。作为今年小昆山镇暑期特色课程之一,竹编课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体验,在丰富暑期生活的同时,也让新一代年轻人了解竹编这一非遗文化。

竹编是纯手工编织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专业人士制作一个竹编制品少则半天,多则三四天。大多数来学习的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竹编。面对这些困难,孩子们依旧热情不减。几节课过后,大家拿着自己制作的竹编成品,十分有成就感,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对于沈溇竹编的传承,除了开设竹编课,小昆山镇还有其他的思考与努力。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小昆山镇就在这一天拿出各式各样的精美竹编制品,面向大众举办展示活动。此外,小昆山镇文化活动中心还设想过将竹编与旅游、创意产业相结合。竹编的传承难点在于如何传承纯手工编织的技艺,针对这一点,活动中心准备通过录制课程视频等方式,将这项精细的手艺活传播出去。

“我们坚持去传承竹编是因为环保,而竹编也是老一辈的一个记忆,更有一种情感寄托和历史文化价值。”小昆山镇文化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夏文斌说。

本报记者 杨洁 实习生 何淅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