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京奥运会确定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一年时,有关东京残奥会是否应该继续举办的话题,一度引起热烈讨论。有观点认为,出于健康和安全考虑,残奥会应当考虑等疫情阴云消散后,再恢复举办。
这种说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忽略了残奥会举办的根本意义,那就是彰显残奥精神——那个和奥运精神一样重要,一样激励人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信条。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东京残奥会不缺席,只会“虽迟但到”。
开幕式上,当只有一侧机翼的小飞机在大家的鼓励中探索属于自己的天空时,那一分感动、那一分坚持,早已超越了身体和语言,受到鼓舞的又何止是残疾人?
“平等、参与、共享”是残疾人奥林匹克的目标与追求,之所以把“平等”放在第一位,是要让残障群体了解,生理上的缺陷不应成为实现梦想的阻碍。选手们在细雨中露出的真挚笑容,残障表演者和工作人员竭尽全力的身影,桥本圣子与帕森斯眼中的坚定与欣喜,都与新国立竞技场上空绽放的绚丽烟火一般,会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值得纪念的瞬间。这些,都是东京残奥会这个特别舞台,虽迟但到的意义。
半年后,冬残奥会将来到北京,到那时,这所有的“虽迟但到”,都将变成“如约而至”。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