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硕)“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昨天,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和重要任务。
除了上述一个总体目标,6个具体目标也被清晰列出,具体可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规划》还提出了由7个预期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金融市场规模、直接融资功能、金融开放程度、金融科技发展共4个维度,更加注重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在促进直接融资中的作用,注重反映国际化程度,注重金融科技创新等最新发展趋势。
为了达成目标,《规划》还详细阐述了“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措施。具体来看,上海将从“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进。
“国际化”方面,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推动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扩大“熊猫债”发行规模,支持境内发行人面向国际市场发行“玉兰债”。推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支持金融市场等围绕离岸经贸业务提供金融服务。
“市场化”方面,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及注册制试点改革,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浦江之光”行动,不断培育优质上市资源。推进REITs试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EITs发展新高地。支持金融市场产品工具创新,稳步推进30年期国债期货等产品研发上市,发挥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功能。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数字化”方面,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在浦东设立国家级金融科技研究机构。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绿色化”方面,发展碳金融市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支持碳金融业务创新。优化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打造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法治化”方面,探索实践证券代表人诉讼、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调解等制度创新,建设法治诚信资本市场的示范区。推进多元化金融纠纷化解机制建设,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