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晚8:00,位于浦东陆家嘴的震旦大厦、花旗大厦等建筑同时点亮,师生、家长代表来到外滩,感念师恩,礼敬教师。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影报道
“您是北大西洋暖流,我们是摩尔曼斯克港”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不是南极,不是北极,是没有你的高二年级”
“天南地北自有两情相悦,山高水远难挡一往情深;东西半球合为欢乐一家,春夏秋冬伴您永远幸福”
“祝希老师你们如同威海卫和旅顺港,纵然沧海桑田,仍初心不改。长长久久,幸福美满!”
同学们送给杨希老师的“情话”
向明中学九零后老师结婚,学生们用整本“情书”当“嫁妆”
“因为你,我们的世界成了不冻港”
封面上,是用她最爱的小鸭表情包做成的情侣合影;翻动书页,一条条“情话”伴随着高二(8)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浮现在眼前……今天是教师节,对新婚燕尔的上海市向明中学90后地理老师杨希来说,这本厚厚的情书是她收到的最特别的教师节礼物,也是最深情厚谊的“嫁妆”。
“希姐”“希希子”“美少女希”……从教两年多,这个27岁的山东姑娘,收获了五花八门的昵称一堆。同时兼任浦江校区团委工作的她,是不折不扣的校园人气王。
今年暑假,杨希和同为教师的大学同学“辉哥”举办了婚礼。没想到,神通广大的同学们打听到了她的婚礼日期,婚礼前一天准点送上祝福视频,并千叮万嘱一定要把来自“娘家”的祝福,在婚礼上播放。泪点很低的新娘这边眼泪刚抹干,没想到,开学伊始,一本全班集体创作的“情书”送到了她手上,再次“催泪”。为了向地理老师“致敬”,同学们用地理术语原创了不少“土味情话”,让杨希和她的同事们感叹,孩子们实在“太会了!”
“麻辣老师”让课堂不会寂寞
和2023届8班学生相处,其实不过短短一年。因为工作调整,这个学期开始杨希就不再教他们了。对于希姐的课堂,同学们念念不忘。
他们说,“很幸运能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年遇见你,其实一开始我对地理的兴趣并没有那么大,地理也是学得迷迷糊糊的。但是通过你的课,我开始真正了解到地理到底是个啥,开始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描述,希姐上课“永远都充满了活力和笑容”以及“撕心裂肺的讲课”“上课的时候因为音量大,我在最后一排的时候也能听得很清楚(非常好)”……
杨希坦言,确实,对于很多高一“萌新”来说,地理究竟怎么学,并没有方向。然而,它又是很多同学们选择的等级考科目。为了吸引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她努力让自己的课堂“麻辣鲜香”起来。
高中地理课需要记住很多洋流的名称及其在地球上的位置。同学们总是记不住阿拉斯加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你们想一想,阿拉斯加犬是雪橇犬,肯定生活在高纬度,拉布拉多犬原产地是加拿大,也生活在高纬度。”经过这番描述,想忘记也很难。
至于同学们在“情话”里提到的“北大西洋暖流”和“摩尔曼斯克港”,更是8班同学一说就心领神会的“梗”: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内,却是常年“不冻港”,只因北大西洋暖流始终给它增温增湿——就像希姐给课堂带来的温暖一样。
“夕阳奶奶”大家愿意和她聊
出生于1994年的杨希两年前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向明的校园。开学第一天,杨希反复跟同学们强调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不要问希姐年龄,要问就是18岁!
机灵的00后们立刻看出,这个喜欢唱《青春修炼手册》的“姐姐”可以“没大没小”,于是把她的名字倒过来,故意叫她“夕阳奶奶”,气她。但在她并没有参加的年级集会上,他们却没少夸她。
杨希说,和教师这份职业,多少有着一些缘分。爷爷在私塾当过先生,爸爸也曾当过老师。但是,真正在她心中种下园丁梦的,还是她的小学班主任、语文老师霍华涛。霍老师四年级接班时,杨希还是个内向害羞的姑娘,她很感激霍老师“看见”了努力的自己,让她在课堂上朗读作文,鼓励她尝试做班委,锻炼自己。她最美好的童年回忆就是,霍老师从来不会占用孩子们的体育课,操场上总能见到他们全班满场飞奔和欢笑的样子。
“所以我就想着,我以后也要当一个霍老师那样的好老师,‘看见’我的孩子们,给他们空间去表达,去自由发展。”杨希说,她的课堂上,鼓励同学们不用举手,只要有想法,就可以站起来表达观点。
虽然去年就领了结婚证,但是杨希和她的丈夫都仍住在各自学校的教师宿舍里,一个在闵行区浦江镇,一个在浦东新区曹路镇,继续着“单身”生活。因为保持着24小时待机状态,她的办公室,是同学们最爱去聊天的地方。有个女生初中时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但进入高中后,成绩却始终不尽如人意。面对落差,姑娘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于是,每天在学校,有事没事杨希就主动去跟她说说笑话,主动鼓励她晚上来办公室问题目。姑娘不知道,表面上大大咧咧的希姐,有着细腻的小心思——一对一讲题时,她会努力克制自己的大嗓门,努力柔声细语,让姑娘没有紧张感;面对错题,她会说:“嗯,这个可能是老师讲得不清楚,确实很难,没事,我再跟你讲讲。”不知不觉中,姑娘的成绩从起初的不及格,慢慢爬升到了70多分。
“告别班会”放心把你嫁出去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坦言,自己也曾有过困惑。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会因为少了些“师道尊严”,让班级有些失控。她也在思考着,怎么去把握好尺度,让教学更有效。8班的基础知识默写成绩一度有些落后,晚自修时,希姐严肃地和全班谈心近一个小时,“整风行动”过后,全班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
“能配得上我们希姐的男人一定不差,我们也放心把你嫁出去,真心祝愿你能和你人生的另一半度过一个又一个秋冬,白头偕老,最好多生几个娃,响应三胎政策(千万别像我们8班一样调皮)!”听说希姐要结婚,同学们宛若“娘家人”般碎碎念。她说,这不是她第一次被“暖”到——实习期的第一届学生,只不过上了两个月网课和两个月线下课,临别之时,同学们特意为她送上了一堂精心准备的“告别班会”、一叠祝福明信片和她最爱的迪士尼玩偶。
杨希说,遗憾是和霍老师失去了联系,今天是教师节,特别希望能够借助本报对山东省济宁市霍家街小学霍华涛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并且告诉霍老师,长大后,我正在努力成为你。
首席记者 陆梓华
华东师大松江实验中学学生们大胆说出对老师的感谢和爱
“您眼中含光,温暖我的心房”
本报讯(首席记者 王蔚)“因为有您,不再孤单。嘴角微微上扬,酒窝笑容荡漾。您的眼中含光,温暖我的心房。”“写过无数的句子,却永远写不出你最美的样子;学了这么多语言,却不曾和你说出深藏在心里最想说的话;我将对你的情感,融入每一个细胞。”……今天,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的每位学生用情话、情歌、情诗,向亲爱的老师致以节日祝福。字里行间,尊师爱生的大道师爱跃然纸上。
今秋开学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一段“情话”献给老师,大胆说出自己对老师的感谢和爱;录一段“情歌”视频,勇敢唱出对最亲爱老师的由衷喜爱;原创一首“情诗”,表达真挚的尊师亲师之情。
肖圣妮同学给老师写下了一段情意绵绵的话:“纷飞的粉笔灰染白了您的发角,悦耳的铃声送走了您多少宝贵的年华。尽管岁月的痕迹一遍又一遍冲刷着你们,留下印记,但你们却从未要求得到一丝回报。老师,我爱你们。”
郭涵菲同学说:“我用英语写了首‘情诗’给教英语的朱老师。我仔细地推敲了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想让这份礼物更细致、更精美。或许将老师比作candle(蜡烛)或比作light(灯)的时代已过去,但在我的心中,老师就是那道光、那盏灯。迷茫时,是老师为我们拨开了迷雾,让我们看到了前路;悲伤时,是老师驱散了黑暗,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华东师大松江实验中学倡议每位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写情话、情歌、情诗的消息不胫而走,英语教师邰颖则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情书”,作者是她16年前的学生陈思。2019年,陈思通过国家公派教师的选拔,赴英国当对外汉语教师,上个月回国后在上海防疫隔离,在回老家的前一天想着回一趟阔别16年的学校,看看被她称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邰颖。陈思写道:“您将要读到的是一封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短信,它来自您16年前教过的一个来自湖北的女孩。我曾经聆听过您精彩的英语课,后来匆匆离开上海回了老家。十几年过去了,今日带着碰运气的心态走到华实,想看看您还在不在这里工作。这次虽没有见到您,但得知您仍在此工作,有机会能给您留封信,也是分外惊喜。我还想跟您分享我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2014年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我成了当地名校的初中英语老师。我带的班级得了市调研考试第一名,我也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赛课比赛中获得了部优奖。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今年参加高考,很多人考取了国内顶尖大学。有学生对我说,想成为像我一样的老师……”在今天上午的学校教师节大会上,邰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她收到的这份饱含意外之喜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