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昨天,上海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层代表座谈会。市委书记李强表示,正是许许多多基层一线同志的辛劳和奉献,构筑起了上海抗疫的铜墙铁壁。与会代表表示,要把自己作为防疫“第一岗”,以最高最严标准要求自己,坚持科学精准、联防联控,全力以赴筑牢抗疫防线。
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是需要全社会协同合力的工作。参加昨天疫情防控基层代表座谈会的,都是老百姓熟悉的“陌生人”:虽然他们的名字并不为一般人所了解,但是他们疫情防控的工作就在老百姓的身边。无论是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还是普通的公安民警,抑或是转运人员……他们守土有责、敬业奉献,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我们身边,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平凡英雄”,他们都是好样的!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上海,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超大型城市,一旦出现漏洞,往往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从一年多的疫情防控来看,除了在最短时间作出最准确反应,继续发扬“事不过夜”的精神,就像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谈及流调时所说,“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还需要强调“严”和“实”,不断完善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防控措施,在抗疫一线建立起立体化的联防联控体系,使各个“闭环”更加紧密衔接起来,环环相扣、严丝合缝。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除了要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配合好基层防疫工作,你的每一次亮出“健康码”,或者在地铁中接受体温检测,还是接到流调电话时积极配合……都是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员提供更多支持,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抗疫一线的工作多样、任务繁重,一线同志虽然有着“十项全能”,但没有“三头六臂”,一些岗位长期处于紧张、高负荷工作状态,持续至今难免疲劳,因而需要更加关爱和呵护。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为他们减轻负担、防范风险。
面对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抗疫一线需要用更强的防控主动应对,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小概率事件,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以“时刻准备着”的状态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让城市更安全、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