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导读 红色宝藏掩不住 《清清涟漪》展现师者大爱 风雨经远里  军史丰碑地
第8版:文体汇 2021-09-11

《清清涟漪》展现师者大爱

本报讯(记者 赵玥)一滴水经由湖面慢慢荡漾,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一部平实质朴的话剧《清清涟漪》在教师节之际首演。

如果说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那反映这项事业的作品无疑也是温暖、诗意而充满正能量的。它不是波涛,不是激流,而是微风轻轻荡起的涟漪。涟漪的意象贯穿舞台表现,让观众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剧中的主人公连老师和教育的特性一样,潜移默化地流淌,却又能不断流向远方。

连老师从青年时代烙印下“一切为了民族”的校训开始,就种下了一颗爱国家、爱民族的赤子之心,始终坚信“教育改变人、改变民族、改变国家的力量”。在特殊时期她对逆境淡然处之,对伤害过她的学生宽容待之;做班主任,她坚持带最不好带的班级、管最难管的学生,践行“做老师,要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

走上管理岗位后,连老师坚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她倡导“国家越是改革开放,就越是要守住语文这一民族文化的根脉”;她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身体力行投入到年轻教师的培养之中。连老师思考教育作用的高度、思考师生关系的温度、思考教育未来的远度,体现了情怀与胸怀兼具的大格局。

在戏剧结构上,该剧打破了人物传记剧以人物历史阶段为划分的线性结构,而是采取反映人物教育思想的七个场景片段,如初为语文教师的一堂公开课、第一次面向全市的教改公开课、特殊时期为学生上的特殊一课等场景。

基于片段式的结构方式,这部剧设置了两个连老师的角色,一个作为引导剧情的叙事者、探究思想的发问者,一个作为经历故事的当事者、阐述思想的作答者,两个连老师相互对话,既为舞台上的时空穿梭创造了条件,也为人物思想和精神的外化提供了渠道。

《清清涟漪》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创排,是上戏庆祝建党百年的三部重大题材剧目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部历史跨度大、聚焦现实问题的话剧作品。该剧的创作团队绝大部分来自于上戏的教师和校友,是上戏人以教育者之心塑教育者形象的一部致敬之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