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无小事,事事都要用心办;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全要放心间;发现问题眼要明,倾听民意耳要聪;解决问题力要实,服务居民心要诚。”近日,一个“6厘米工作法”在虹口区北外滩街道“走红”。这还得要从一件小事说起。
今年以来,虹口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瞄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解决身边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史教育的成果。去年底,老年人口占80%以上的北外滩街道汉阳小区实施美丽家园改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以来,小区还从未整修过,居民们早就盼望改善环境。然而今年5月汉阳小区美丽家园竣工时,为了一个6厘米台阶引发了争议。80岁居民郁品瑞跑到居委会质问:“这台阶怎么变成了坡道,我们老年人上上下下不要摔倒吗?”汉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翠芳回忆,“老人(当时)很激动,我们接到投诉也不敢有半点懈怠。”工作人员立即到老人反映的东余杭路218、220、222号三幢楼查看,发现施工人员在施工完成后,未将这三幢楼前长10米、宽2米的平台空地与人行道间的落差铺成台阶,而是铺成坡道,给老年人带来不便。于是,居委会让施工人员重新改成台阶。
可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三幢楼里的部分居民和外来租户不高兴了,他们觉得坡道挺好,电动车上下方便。“这看似小问题却关系到居民每天的出行,既要方便老年人出行,又要考虑到有电动车的居民……”次日,朱翠芳和业委会张根祥请专业人士和小区党小组长、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到现场开会。针对台阶成坡道、老人出行不便的现状,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居民提出光做成一级台阶过高,老年人上下不方便,应该做二级台阶。居民区党总支觉得有道理,便当场决定增加一级6厘米台阶,并在临近东余杭路口的台阶处留了一个小坡道,方便有电动车的居民上下。“现在我们出行上下方便多了,别小看6厘米,对于老年人来说真是解决了大问题了。”郁品瑞说。
北外滩街道负责人说,通过这件小事,将其提炼成“6厘米工作法”作为做好居民工作的方法。居民区工作质量的高低往往就取决于微小的“6厘米”,抓好这“6厘米”,居民自然满意,“我们将继续学好党史,进一步抓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6厘米’,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本报记者 袁玮 特约通讯员 龙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