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梅陇三村,推开38号底楼一扇小门,拾级而下,地下室是一排排明黄色的“迷你仓”。一扫地下空间印象中的昏暗潮湿,这里干净清爽,温暖明亮。这些空间为小区和附近居民解决了储物难而贵的问题。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徐汇区民防办公室创新工作模式,将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停车库、迷你仓、乒乓房……再利用后的民防工程“玩”出了“新花样”,今年已新增6处公益化使用的民防工程,另有1处正在筹备中。
公益化利用受欢迎
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面积都不大,多余的东西又需要一个栖身之所。于是,把闲置不用的地下空间公益化利用的“迷你仓”来了。徐汇区民防办公室引进公司公益价管理,将人防工程仓库空间提供给小区居民租用,实现对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住在梅陇三村的陶先生租了两个1立方的小仓,每个仓月租金为100元,主要存放旧书籍等物品,“家中书和杂物没地方放了,现在家门口就有个租金便宜的‘小仓库’,还有折扣,太方便了。”据悉,价廉物美的“迷你仓”很受欢迎,出租率达80%左右。
事实上,自2004年起徐汇区逐步探索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截至去年,全区共有15处民防工程作为公益化项目使用。今年,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他们大力推进这一工作的力度。“排摸下来全区有30来个可公益化的人防工程,我们计划渐渐全覆盖。”区民防办相关负责人说。
着力整修科学规划
西南位育中学东校区交通便利,但空间局促,学校连跑道都无处可修。今年上半年,徐汇区民防办对学校下方长期空置的民防工程整体加固、更换设备、注浆堵漏,8月上旬将改造后使用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民防工程交付给学校,用于乒乓教学和民防科普教育使用,大大缓解了学校运动场地不足、教育资源有限的压力。
非机动车随意停放、飞线充电,上中西路120弄长陇苑小区长期存在非机动车停放困难和乱充电的问题。徐汇区民防办多次协调居委会及物业协商,在对小区内地下空间整修后,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宽敞的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民防办还在坡道处设立民防知识宣传科普长廊,加强民防工作宣传力度。位于长桥路131号的徐汇区民防科普基地是区民防办在保持民防工程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建成的首座区级民防教育培训基地,它让参观者通过影像画面、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生动多样的形式,学习体验民防发展历史、疏散隐蔽知识、自救互救技巧等。
此外,徐汇区民防办立足本职、居安思危,建设救灾物资仓库。今年年初协同康健街道商讨推进紫竹小区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方案,3月规划地下空间用途并制定整修方案,4月中旬,区民防办安排工程技术队伍入驻施工现场,为地下空间铺设了电线和供水管道。今年6月,集防火、防汛及救灾三项应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救灾物资仓库落成。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