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一场特殊的“认亲团圆” 网络风险侵袭青少年亟待整治 广告 小区门口惊现“滴血”宠物盲盒
第6版:社会新闻 2021-09-22

一场特殊的“认亲团圆”

三位法医人工计算两天终让陈尸“回家”

中秋假期,人们享受着阖家团圆的温馨。昨天,杨浦公安分局五角场派出所民警孔敏和刑侦支队法医吴瑕相继收到来自新疆一位老人的短信,感谢他们让女儿终于能“回家团圆”。两人思绪回到5年前的冬天。当时,一名女子突发疾病,在朋友陪同下来到杨浦一家医院急诊。几天后,女子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过世。由于陪同的朋友在留下一些钱款后便离开了,女子登记入院的信息也不真实,院方和属地派出所未能查实女子的身份。

杨浦民警没有放弃对女子身份的调查,在2020年冬天,孔敏发现了一条疑似死者父母的报警记录。报警的老夫妻称女儿离家多年,一直未归,提供的姓名拼音、年龄、样貌以及失踪时间等信息均与这名“无名氏”吻合。孔敏立即联系两位老人了解到,他们的大女儿来上海打工,没多久便没了消息。

为确认亲缘关系,派出所联系法医进行生物痕迹比对。前不久,两位老人的血样从千里之外被送进法医实验室,与医院保存的女子遗体进行生物比对后,吴瑕看着计算机得出的结果有些惊讶:“虽然样本比对数据已达到国家标准,基本可以确定死者与父母的亲缘关系,但还存在两个点位不一致。”虽然不确定性只有0.1%,却让吴瑕十分介怀:“是遗传变异,还是另有原因?万一,老人和女子并没有亲缘关系?”

吴瑕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叫上两位同事一起,利用工作间隙和休息时间进行人工计算。这样的计算量相当于60个四位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虽然计算机能够以秒为单位得出结果,人工计算却让吴瑕他们耗费了两天一夜。办法有点“笨”,效果却出奇得好,经过仔细计算,吴瑕确认女子遗体的生物样本确实有两个点位发生了遗传变异,亲缘关系100%确认,老人终于可以带女儿“回家”了,这才有了这场特殊的中秋“团圆”。

通讯员 张梦凯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