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原
我唤作小姑父的人走了。凌晨4点半出发,带家人驱车2个小时,送他最后一程。
遗像一如平时的他,微笑中见平和,静静地看着,看着我们敬三支香叩三个头,看着他的妹妹们哭得伤心欲绝,看着众人绕场三圈做着最后的道别……小姑父,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在我们大家庭里,姑父是个不远不近的角色,作为外人的自家人而存在着。他为我的成长增添了不少“野趣”。是他跟我讲岳飞金兀术,讲三侠五义,讲古代章回小说中的忠义侠。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就是他在市面上炒得火热时买回来的。后来,我又看到他陆续买来梁羽生、古龙的书。是他教我下中国象棋,之后的对战一直赢不
了他,让我怀疑“猫教老虎”他还留了几手。是他真正教会我骑自行车。一个夏日雨夜,要去接姐姐和她的两个同学,在那个没有出租车也借不到四轮车的年代,最终决定他领着表哥和我,一人一辆自行车骑到火车站,接到人后再两个人一辆车回来。那时我刚有点学会,怎么上下车还搞不定。就是那天,先是他让我“死上”骑起了车,然后一路陪护既确保我的安全又能让车尽量不停下来,最后到达目的地,让我顺利完成任务。大一第一学期,我的右手腕因为打篮球受伤影响了考试,寒假回去,他认真地说,喝点酒吧,活血,好得快。于是,那段时间每顿晚饭,不知是他陪我还是我陪他,从来没喝过酒的我都会喝点白酒。慢慢地,伤势缓解,从那时起好像也能喝点酒了。最近二十年,自己求学工作成家立业,跟他不生活在一个城市,往来明显少了。
作为大家庭中的他,留给我如此记忆。而在时代之下,他这一生不也是一代普通人的缩影!他与共和国同龄,父辈在农村,他是家里长子,弟妹众多,生活不易。二十几岁,上山下乡时遇到下放到他们村上的小姑,后来走到一起。落实返城政策,小姑和表哥先调回城,过了好几年小姑父才与他们团聚。但一直没能解决城镇户口,心里总是不踏实。改革开放之初,三十几岁的他凭着一手漂亮的木工活,做起了个体户。日子渐渐红火,一时间生意很好,不仅家具店开了三五家,还把弟弟、妹夫们以及村上的后生也带到身边,周边人都叫他“老板”。也因他时间自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他陪着爷爷前往香港探亲,两个多月后回来,把海外见闻讲给我们听。这时候,只有小姑知道,趁着年轻攒点钱,以后都是要养老的。小姑夫四十多岁时,人们都开窍了,他感到生意难做了。但他只会老老实实地做家具,那种老式家具。时代变化了,他还是不紧不慢。日子慢慢平淡下来,弟弟们自立门户,门店越开越少,叫他“老板”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五六十岁时,木工活彻底不做了。他曾经做过几年保安。后来哪里都不能做了,他就给表哥做“保安”,在新买的房子看护着别人装修。
告别仪式上表哥的致词很平实。他说:“父亲和很多人一样非常平凡。然而,忠厚正直勤恳,又是伟大的一生。”时代在变。有些人跟着时代跑,浪底浪尖;有些人落下了,留在原地。大浪淘沙始见金,真正能给人记忆的,还是最基本也是最珍贵的品质,忠厚正直勤恳。
小姑父,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