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爱我中华 南京西路陕西北路路口(速写) 微微欠身十五度 寻秋 你我皆是寻梦人 祖国万万岁 我们一起唱歌去 国庆回看菜篮子
第13版:夜光杯 2021-10-01

你我皆是寻梦人

沈昳丽

当代生活为什么需要戏曲?为什么需要六百多年的古戏曲?人为什么需要戏剧?

我们总是要赋予自己一种生活方式的,而昆曲,就是一种有美感的生活方式。

杜丽娘、杨贵妃、霍小玉、薛宝钗……表演并不是为了塑造一个虚构的角色,也是借着“她”发现自己。刹那间,在虚虚实实的多重“镜像”之中的流转幻化,以及表演者和观演者往来流荡的能量交换,大概就是表演艺术令人欲罢不能的魅惑。寻寻觅觅,每一场演出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一以贯之而又彼此独立的唯一的一次。

昆曲六百年,中华上下五千年,如何从传统中萃取精华、汲取营养,如何磨炼技艺、融会贯通,是需要毕生钻研的课题。

从学生时代的《游园惊梦》《寻梦》,到世纪之交的全本《牡丹亭》,再到实验剧场《惊梦》《题曲》《浣莎纪》,乃至……《牡丹亭》就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创作母题和无比丰富的精神宝库,源源不断地给我能量,可游弋可栖居。

越是在出现异象之时,越呼唤宁静持守的本心。我从不会忘了当初是为什么站上舞台,而站上舞台又是为了什么……

艺术是最骗不了人的,真、善、美于观众是欣赏,于我们是志业。像杜丽娘用生命守护她的“完美爱情”一样,我们要守护自己的创作,对得起自己的作品,因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都会毫不留情地“暴露”在自己的作品中。

一日当三省,愿一日能进一知。你我皆是寻梦人。

我想,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求真、向善、尚美,以有限的个体生命去努力追求无限的文化价值,就有可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剧场”。

我们根植于传统,在每一个当下追梦,为每一个未来造梦。从儿时起,我常常会被昆曲的美好惊艳到;这几十年的追寻与磨砺,也从不回避自己时刻葆有似乎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昆曲不应以被动的身份存活在当代,而应以主动的姿态乐活在久远。

202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也是我与昆曲结缘的35周年,值此良辰美景,新书《昆曲日知录》的出版,是我献给昆曲重生“生日”的一份诚挚心意。

在这本演剧随笔里,从“传统剧场”聊到“实验剧场”,再到“音乐剧场”“昳丽道场”……剧场艺术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概念,更多的是心灵空间的开拓和释放,是创作者与观者共同创造的无限能量。借助一点一滴的新鲜变化和异次元体会,打开“自我”,是为了不断更新和升级后的回归。

我们拥抱有美感的生活方式,此刻,阳光明媚,姹紫嫣红,痴心如初。动静张弛,是场上做戏,但愿也是心有灵犀。

不走捷径,风清气正,创作美好作品。请读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