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东华智慧 建设世界新人才新科技策源地 水乡客厅重点项目开工 学会做“减法”,培养孩子创造力 家门口公园怎么建?居民有话说
第2版:要闻 2021-10-17

家门口公园怎么建?居民有话说

这三场座谈会上市民畅所欲言贡献“群众智慧”

公园出入口能否多一些?厕所指示可不可以再醒目点?广场舞等活动区域能不能离居民区远一点?……环城生态公园带怎么建,老百姓有话说。近日,普陀凌家浜绿地、闵行梅陇绿地、徐汇华泾绿地分别召开了座谈会,数十位市民与建设、设计、管理部门面对面,为“家门口的公园”提供宝贵的“群众智慧”。

将赏桃打造成桃浦亮点

作为外环林带的起源地,上世纪90年代,外环林带的第一棵树,就是在桃浦区块种下的。今年,作为环城生态公园带的节点之一,这里又要启动凌家浜绿地的建设。今后,整个桃浦镇内沿外环林带将建成启点公园、春光公园、红柳公园等多座公园(名称暂定),构成环城生态公园带普陀区段。

这样的建绿“大手笔”,自然吸引了周边许多居民的目光。前两天,记者来到普陀区桃浦镇春光家园活动中心,十多位居民已围坐一圈,期待“家门口的公园”揭开神秘的面纱。

“桃浦镇的由来就是桃花。放眼上海,顾村赏樱已成品牌,桃浦是否能将桃花打造成亮点?”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师李肖琼介绍,今后将沿外环绿带普陀段建成“五水交汇、三地融合、桃语嫣然”的“江南桃园”,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开阔湖面和满园春光。其中,一条长约4公里的“超级绿道”极为吸睛。绿道将打通断点、贯穿南北,连接宝山、嘉定、普陀等区,通过架空段、高架下沉通道等形成连接,既能漫步,也能骑车。

此外,设计方希望多层次地将“桃”文化做到极致。比如,栽种各种品种的桃花,拉长桃花观赏期。湿地公园将建水上栈道和观鸟塔,水岸草坪可以垂钓,晚间公园也会有灯光,营造美丽的夜景。

针对今年即将启动建设的凌家浜绿地,设计部门和主管部门也作了介绍。其间,居民们频频点头,一会儿举起手机拍下效果图,一会儿又窃窃私语,关注之情写在了脸上。

周边居民畅所欲言

待到市民发言环节,大家瞬间打开了话匣子,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桃浦镇的主要人口聚集在西北面,刚刚听设计师介绍主要出入口在春光家园的东门。建议多建些出入口,让大家方便地进入公园。另外,这里水系较多,希望可以多造些桥。”家住永汇新苑的金诚说。

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单位从事工程相关工作,今天特地抽时间来参加座谈会。“平时会去顾村公园、嘉北郊野公园等,很想在家门口也有这样的亮点。现在离家最近的桃浦中央公园要坐三站地铁才到,将来凌家浜绿地造好,走十分钟就到了。”他说。

同样住在永汇新苑的胡国平,则对设施与扰民问题更关注:“去公园的老人比较多,有些公园厕所的指示和标识不明显,希望选址在醒目的地方。另外,公园设计时就应该把娱乐活动的场所考虑好,要离居民区远一点。”他还认为,22时左右将大型灯光关闭,避免产生安全和扰民问题。

金点子被一一记录

针对大家的“金点子”,主管部门一一记录,并对出入口、通行、树种选择等部分问题当场进行了回复。比如针对杨树的“诟病”,主管部门表示杨树作为速生树种,在上世纪栽种较多,而近年来上海已减少栽种。在此次改造中,有条件移走的也会移走,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又如通行问题,设计部门均有考虑,在地块内设计了多个出入口,方便市民进出公园。“最大的智慧来自于人民群众,居民考虑得很专业,连出入口、树种、设施设备、养护管理等都考虑到了。”桃浦镇规建办主任翟世国说。

记者获悉,环城生态公园带普陀区段,将以“城间林语、环上桃缘”为愿景,先期启动的凌家浜绿地以打造近郊微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利用规划外环提升的发展机遇,充分融入周边规划智创城、桃浦新村、物流小镇的总体布局,融合城绿渗透界面,提升蓝绿空间功能,增添城市生活气息。

闵行段则立足周边高密度城区、辐射居住人口众多的区位特征,以及区段内现状绿地封闭性强、连续性差等问题,提出打造全龄化无边界体验公园的设计理念,以“公园+”推动公园与体育、文化、社区服务等功能融合。

徐汇区段则充分聚焦场地为外环绿带与黄浦江生态廊道交汇节点的地标特征,深入挖掘场地文化资源与居住社区紧密的人文特色,着力打造面向社区居民和上海市民的多元活力公园、高标识性的黄浦江滨江特色岸段以及体现创新创意的高品质文化展示地。

记者从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获悉,“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在外环绿带的基础上,新增城市公园36座,建成步行骑行兼顾、连续贯通的外环绿道100公里以上,并布局建设绿道驿站(环城驿)30-40个,打造“环上公园群”。届时,98公里的外环绿带上,平均2公里一处公园,3公里一座驿站。

为此,自9月22日起,上海已面向全社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市民金点子征集活动”,同时在线下各区段开展市民座谈会。市、区绿化管理部门将探索建立市民意见征求工作机制,对环上规划新增的36座公园,于建设前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倾听市民心声。

下阶段,绿化管理部门还将对接团市委、市教委、体育局等部门,走访行业专家,以“公园+”推动公园与体育、文化、旅游等各类功能的融合。重点围绕后“双减”时期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及儿童提供体育运动、自然探索、文化科普等户外活动空间,加强对学生群体的意见征询,让环城生态公园尽可能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尤其是青少年对公共绿色空间的特殊需求。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