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云)针对近日引发市民关注的“植物人”需由家人陪护前往指定医院进行残疾评定的问题,记者今天采访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残联获悉,经双方共同推动,创新突破,将为本市行动特别困难人员残疾评定提供多项便利服务,逐步形成定点评残、上门评残、线上评残“三结合”服务模式。其中,将对明确诊断为“植物人”且有办理残疾人证意愿人员,提供“上门评残”服务。
记者从杨浦区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根据医疗执业、残疾评定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在有需求的市民向社区受理中心提出残疾评定申请后,需在指定医院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残疾评定,以确保残疾评定工作公平、有序开展。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面向行动特别困难的特殊人员,各级残联组织和相关社区、医疗机构也通过协助沟通办理手续、安排绿色通道、给予经济困难人员一定交通补助等方式,人性化地为市民进行残疾评定提供便利、协助,此前已有一定数量的因脑梗、“植物人”等各类疾病导致行动特别困难的人员获得了相应的残疾评定。
针对近日引发市民关注的残疾评定不提供上门服务问题,上海市残联、市卫生健康委上午表示,经双方共同推动,自即日起,为本市行动特别困难人员残疾评定提供多项便利服务:
■对于行动特别困难人员提出残疾人证申领的,各区残联、区卫健委、指定评残医院及相关街镇、社区建立沟通联动机制。社区受理窗口及时将行动特别困难人员申请情况反馈至街镇残联,经上门复核情况后报区残联。如有残疾评定预约的,各区残联汇总后,告知区卫健委及指定医院,协同做好便利服务预案。
■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有特殊需求的申请人提供便利服务。可以上门取件,提供“代跑”“代办”;社区受理窗口配备在线手语翻译设备,方便聋人办理业务;安排志愿者陪同盲人等到指定医院参加评定等。
■上海市残联、市卫生健康委还将尽快研究制定为行动特别困难人员提供残疾评定上门服务的措施,明确实施范围、工作方式、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定点评残、上门评残、线上评残“三结合”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