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临港五校师生开展“红军行” 3年上线3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 长宁区推行夜间施工“好办”服务 家有“植物人”等可享“上门评残” 本报“城管局长接热线”行动昨收线
第4版:要闻 2021-10-23

长宁区推行夜间施工“好办”服务

办理时限缩短至一个工作日

本报讯(记者 屠瑜)日前,长宁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个性指南+智能申报”的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好办”服务。上线以来,已成功受理办件177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办理时限由之前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实现了“零跑动、不见面”的全程网上办理,有效提升了办事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工地负责人黄先生说:“以前要准备大量的纸质材料,每份材料都要跑不同部门,盖不同的章,要跑不下5趟,现在像营业执照、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这些材料都可以免交,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足不出户就办好了事情,真心为政府办事效率点赞!”

长宁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冬兵表示,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每3天就要申请一次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许可证,重复耗费了很多的时间成本。区生态环境局本着“让企业办事少跑腿”的服务宗旨,在区府办统筹协调下,积极向市里争取了这个“好办”试点,以AI赋能政务服务实现流程再造。

长宁区府办副主任杨建安介绍,长宁区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积极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在“管用”“爱用”“受用”上见实效,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在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方面,先后探索形成了多张改革特色牌,如推进25个行业的“一业一证”改革、在全市率先上线中小学生健康服务“快办”服务以及这次的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好办”服务系统。下一步,长宁将不断提升智能政务服务能力,推动“一网通办”从“能办”向“好办”持续转变。

在“好办一件事”的同时,长宁区生态环境局还大力推进“管好一件事”。依据《上海市建设工程夜间施工许可和备案审查管理办法》,加强辖区内建筑施工夜间巡查,推动执法人员下沉社区、工地。对于不如实申报,或不按时限、超范围夜间施工行为,责令立即改正。对施工单位使用机械设备要求加设降噪措施,严禁夜间施工使用空压机等高噪声机械设备,积极做好市民投诉受理的处置工作。借助数字化转型推动科技赋能,在审批流程创新再造中提升效率,推动生态环境行政审批工作既“好办”、又“管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