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乡村旅游打开“两山”转换通道 建科创共同体  做全球策源地
第13版:长三角/视点 2021-10-26

建科创共同体 做全球策源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四大策略应对科技创新策源面临的挑战

长三角肩负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十四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策源,助力全球资源配置,原始创新能力、高端产业引领,夯实数字底座,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加快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无到有的原创性突破,从有到多的规模化量产,从规模量产再到智能化定制,协同创新是其中的关键词。如何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生态是必由之路,长三角地区是试验者,也是践行者。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正形成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高地,区域内创新要素共享、分工协作、跨界融合趋势显现,科创发展迎来新机遇。日前,由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主办,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为主题的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召开,共话区域协同创新,分享科技实践路径。

会上,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发表演讲——《科技创新策源,助力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解析科技创新策源面临的挑战,并给出四大应对策略。

1 两大挑战

上海正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此前发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提到,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然而,当前科创生态的打造面临一些挑战。

挑战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原创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工业“四基”和关键装备受制于人。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智能技术产业化发展成熟度不高、传统产业智能化基础薄弱、产业智能化发展不均衡等挑战严峻。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发展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传统产业缺乏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数字化水平不高,网格化、智能化基础薄弱,难以短期内实现高效数字化转型升级,无法适应工业化后期对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挑战二:科技创新力量分布亟待完善。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尚未形成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有效整合各类创新力量的创新平台体系。目前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以学科发展为导向,尚为以目标、短板、问题、应用为导向形成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顶尖科技力量。部分科技创新平台定位不明确,聚焦领域分散。新型研发机构存在前期科研投入大、盈利能力较弱导致后续运营资金紧张、机构身份难界定、经费资助等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

2 四个对策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突破?

对策一:科技创新策源助力全球资源配置。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定价中心,发挥长三角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作用;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全球船联网、码联网、货联网的中枢配置节点。构建全球智能航运中枢,发布国际航运指数,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深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发展港口智能网联5G无人驾驶技术、氢能新能源汽车应用等,助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推进高端智能航运产业发展。

对策二:科技创新策源助力提升原始能力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长三角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长三角领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汇聚长三角科技创新力量打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顶尖科研创新平台。进一步优化一些政策,包括人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完善。

对策三:科技创新策源助力高端产业引领。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核心前沿产业,以国家战略为引领,掌握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加快EDA等集成电路核心工业软件研发,加快光刻胶、CMP抛光液、抛光垫、超纯试剂、溅射靶材等高端材料研发。

■生物医药:布局新冠疫苗、免疫疗法、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加快高端试剂与药物辅料研发。

■民用航空:加快第三代铝锂合金、高端、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碳化硅基等航空新材料自主研发。

对策四:夯实数字底座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夯实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底座,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要发展创新云服务模式,打通数据互通的瓶颈。

本报记者 杨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