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让企业获得感“看得到讲得清” 通过技能实现未来复苏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数字之都 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升至24.5%
第2版:要闻 2021-10-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协同创新更有活力

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升至24.5%

与水乡客厅示范区规划展示馆仅一墙之隔的江南圩田样板区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截至今年9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超593万人次;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三年间,上海市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苏浙皖各扬所长,协同发力,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经济贡献度提高

长三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华源介绍,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18年的24.1%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4.5%,对全国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这首先得益于区域产业及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创新策源方面,上海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上海张江实体化运作,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19个分中心网络。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推动组建了9个产业链联盟,积极推进跨区域产业链供需对接、标准统一和政策协同。

与此同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3项措施落地、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上交所在长三角区域布局32个上市服务基地及工作站,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顺利推进。截至9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挂牌上市企业160家,占全国比重47%。”华源说。

绿色低碳更环保

经济发展的同时,新成立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共同推进了长三角区域全方位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联合发布大气超级站、设备泄露检测等2项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标准,在国内首次打通区域地方标准发布的路径。

在污染协同防治方面,连续完成三轮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落实区域“三油并轨”,提前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率先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机制,联合制定第一批省级固废危废利用处置“白名单”。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推进“双碳”协同行动,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园区成为我国首个碳中和园区。

联通便捷惠民生

如果说区域经济发展成绩振奋人心,那么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项目的推进,更让“长三角人”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沪苏通铁路一期等铁路项目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等铁路项目加快推进,长三角高铁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第一批涉及上海的9条省际断头路7条已建成通车、2条正在加快建设,上海已开设沪苏、沪浙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29条。

在信息化领域,推进5G网络长三角率先布局和先行先试,累计建成5G基站22.1万个,占全国总量的26.9%。

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政务服务跨省市通办、轨道交通“一码通行”、71家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发布……三年间,“长三角人”跨区域生活工作更加便利,也有了更多选择。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