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 李铭珅 摄
◆厉苒苒
对于涵盖鸟巢和水立方的奥运核心场馆区,我其实也很熟悉。13年前的那个炎夏,是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来到中国,也是我第一次采访奥运会。每天往返于国家会议中心内的MPC和鸟巢之间,眼前这段路我已重复了数百次。
故地重游,脚下的每一步都充满回忆,但眼前的景象却已与记忆中大不相同。
鸟巢正门口,一群来自四川的夕阳红旅行团正身着统一服饰拗出各种造型,她们的面前,是正在抖音直播拍摄视频的自拍相架——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奥运主播,听着她们如数家珍般介绍北京冬奥会的种种,那份自豪溢于言表。
玲珑塔上,北京冬奥倒计时的数字在夕阳里格外醒目。它的身后,已长出一棵“生命之树”——那是2016年崭新矗立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奥林匹克中心区的制高点奥林匹克塔。北京也因此成为继加拿大蒙特利尔之后,第二座独立且永久安装奥运五环标识的城市。此时此刻,北京冬奥会的圣火火种正在其中展示。
奥运会给北京留下了什么?是庞大的场馆群还是可供说道的辉煌回忆?答案肯定却又是否定的。
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正在举行冰壶测试赛的国家游泳中心会告诉你,2008北京奥运遗产正在焕发新生——伴随着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一批“双奥场馆”应运而生。所有新建、改造场馆和设施均满足绿色建筑标准,为日后可持续利用做好了铺垫。尽可能利用2008年的奥运遗产,这些关于奥运遗产的思考和诚意让世界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举办冬奥会,胸怀和格局是放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上的。
从白天到黑夜,奥林匹克公园里,络绎不绝的跑者会告诉你,13年里,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经根植人心,就像杨扬每次带国际奥委会同仁来参观时那样说的,“让所有人养成运动理念,就是北京夏奥最好的遗产”。
同心筑梦共向未来,从2008到2022,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北京作为全球首个承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将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正如巴赫所说,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作为“奥运新标杆”的意义彰显无疑,它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