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那一抹绚烂
第10版:特稿 2021-10-28

那一抹绚烂

本报记者 姜燕

夕阳红、黄昏恋,这些听起来很美的名词,却是单身老年人心中的隐痛。这个话题不仅难以向陌生人启齿,面对子女或者亲属开口,他们也往往是思忖再三,宁愿隐匿和回避。但现代老年人对生活的需求,早已不是物质上满足这么简单,他们对感情的渴望和伴侣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一桩黄昏恋

9年前,同住浙江省嘉善县仁泽·姚庄镇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的李金根和李林珍结婚了,两人从民政局领证回来,还兴冲冲地在路上买了喜糖,发给院里的人吃。因为两人年龄差距悬殊,男的65岁,女的81岁,在当时引起不少议论。李金根平时喜欢到镇上转转,现在一出门就有老人凑上来寻开心,闹得他总是一肚子气回去。但他从来不把这些话往家里带,慢慢地讲闲话的人也就少了。

两人搬进一个房间,吃饭、散步同进同出,关系十分融洽。但5年前,李林珍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有时候“就像死了一样”。养老服务中心非常担心她的状况,让她搬去特护病房,但李林珍不肯,在中医院工作过的李金根也有把握地说,不要紧,就放在这里,他来照顾。

李林珍无法下床大小便,穿着尿不湿又尿不出来,李金根在床边放只马桶,每次都把她从床上抱起来,放到马桶上大小便,晚上总要起来好几次。生了病事情多,李林珍总是要这样、要那样,李金根也不觉得烦,养老服务中心的人都记得,4年里他一次火也没发过。有人问他为啥能这样?李金根简简单单地说,自己也要老的呀。

如此细心的照顾,李林珍奇迹般地好转。1年多以前,为了给李林珍补养身体,李金根试着给她炖一只蛋,看到李林珍爱吃,他就每天炖一只。现在,李林珍精神很好,还能扶着扶手架走到门口透透风。前一段时间,李林珍又在卫生间摔了一跤,坐起来很困难。养老院的人要帮忙护理,李林珍骄傲地说:“你们不要弄,金根会给我弄的!”

今年重阳节这天,李林珍坐在门口休息,李金根在屋里坐着,房间里整洁、干净,没有一丝异味,相反还有种淡淡的香气。



再婚成苦痛

单身老人对爱情的渴望和伴侣的向往始终存在,曾有调查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无配偶有再婚意愿的达37.6%,但付诸行动的只有6.9%。财产、子女、社会舆论以及健康、爱好等问题束缚着老年人的行为。养老服务中心的人常常把李林珍和李金根的美满一半原因归结于两人都是五保户,没有房子、财产,甚至子女的“拖累”,两人爱得轻松,过得自在。婚后两人的养老金分得清楚,哪怕李金根给她买个枕套,她也要把钱拿给他。

“他们要是有房子,有儿女,还能这么简单吗?”在养老服务中心工作的张阿姨问。

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刘念青(化名)都坐在床沿上,眼睛几乎转也不转地盯着那台“大脑袋”电视,里面放的是什么,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今年79岁,老伴去世十几年了,早些年他总想再找个老伴,也结过一次婚,然而很不愉快,维持了两年就终结了。那次再婚的经历是他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那个女的”是他从前的同事给介绍的,认识了之后,主动得很,“几乎是赖着不走了”。为人善良厚道的刘念青架不住这种“黏”法,就领了证。婚后,女的掌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刘念青以前每年有笔固定的投资收益,数额不小,从再婚之后,他再也没看到过这笔钱。不仅如此,他还经常遭到恶言相向。由于子女都不在身边,他也是有苦难诉。好在婚后两年,女儿想回家乡工作时,发现了问题,于是带着父亲去法院起诉离婚。但女方要求刘念青必须赔偿10万元,才肯签字。这10万元中包括刘念青生病期间,她照顾的费用、生活费等等。最后纠缠不过,刘念青只好花钱买了个清净。

这使他一度对再找个老伴失去了兴趣。但独居的寂寞确实难挨,后来也有人给他介绍,可是每次女方都是一开口就要他买套房,跟子女分开住,他没这个经济实力,心理上也接受不了“一上来就这么现实”,慢慢地这桩心事也在无奈中变淡了。



众里寻伊难

吉林卫视有一档《缘来不晚》老年交友相亲节目,相当红火。节目中老年人对结婚的选择一点也不含糊,有时候两人都挺谈得来了,最后却总有一方不太满意,要么觉得不合眼缘,年龄偏大,“单身这么多年了,不想将就”;要么因为分住两地,谁也不愿意挪窝,经常让观众看了都惋惜、着急。

退休前当幼儿园老师的林芳文(化名)离异20多年,因为第一次婚姻失败,她也没想过再婚。谁料现在年纪大了,“生病都没人知道的,孩子工作忙,陪着看病的人都没有”,这才觉得孤单、冷清。近几年又看到闺蜜找了一个老伴,感情很好,才动了心思。儿子也支持她,说哪怕遇到好的不结婚,就是聊聊天、旅旅游、吃吃饭,也开心的。“他最担心我领证上当受骗。”

她自己希望对方人品好,脾气好,会做家务,“不要找个老公去服侍他”,不要抽烟喝酒。最好事业单位的、党员,大家经历相似,企业里做的她总觉得思路、谈吐都不搭。而且要经济条件和她差不多,“差一点的没必要”,她觉得,现在人和以前观念不一样,都为了一个“钱”字,到时候为了这个再吵架,没意思。

参加了一次老年聚会后,她的形象、谈吐和工作经历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好几个人加了她微信,但至今没有一个能谈得拢。

她平时要帮儿子带宝宝,每周只有一两天能空出来,有个人很想和她领结婚证,但提出不能再帮儿子带宝宝。林芳文说,这不可以的,我宁可不谈。首先结婚证不能打,第二都是独生子女,我不帮他带,谁帮他带?还有个男的把钱看得很重,虽然挺有钱的,但在外面吃顿饭也舍不得。“这种也没意思的,没什么谈头,你看中我我也不会要你。”另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月退休金不低,还有房子出租,但讲起话来没什么水平,脾气也暴躁,又抽烟。“谁要?”

“人总想找个有共同语言,能一起好好过日子的人,当终生的爱人,找不到宁可一个人算了。”林芳文说。



10%的成功率

在网上搜“老年人婚恋”,第一屏就跳出不少老年征婚平台,不过如林芳文一样,不少老年人对网上发布的婚介信息都抱有怀疑。

“巾帼园婚介”位于徐汇区一条梧桐成荫的小路上,它的主办单位是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这是为数不多以公益服务为导向的婚恋服务机构,由于会事先帮老年会员背景把关,颇得老年人的信任。每月一次的单身中老年人聊天会都会有四五十个人参加,坐满整个活动空间。参加者从50岁朝上到80多岁的都有,男女比例也悬殊不大。90后的小唐是这里的负责人,她明显感觉老年人的感情需求很强烈,很多人明显精心打扮过,有人还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疫情期间停办,老人们催促重开的电话就不断。

老人们的交流很现实、也很直接,介绍阶段就会讲到从前的职业和退休金,直接表示希望对方收入相仿;从前做护士或者懂点医疗知识的,特别受欢迎;有的尽管自己有房,也一定要求对方有房子;有的一听对方还要照顾子女的孩子,就打了退堂鼓……他们的愿望多与子女相关联。有位女嘉宾明确跟工作人员说,想尽快找到,因为要把房子给儿子腾出来结婚;有位女嘉宾怕女儿知道,千叮咛万嘱咐让工作人员不要往家里打电话,因为女儿有时候会去,万一接到尴尬。有位男嘉宾是个高知,非常受欢迎,但女儿身体不好,虽然女嘉宾不介意,但他还是不愿拖累人家;而另一个男嘉宾条件也非常好,有一套17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仅此一套,结了婚也得和儿子住在一起,让很多女嘉宾望而却步。

活动办了十几年,几千名会员,来来去去,成功率“毛估估”也有10%。有的老人结婚了会来发糖,有的则是小唐从其他会员那里听来的好消息。

她也从几年的经历中窥见社会的现实:有的老人结了婚又离了,又来参加;有的70多岁自己找了一个,儿子媳妇就觉得女方会骗爸爸的钱,硬给拆散了,到现在也还是孤身一人;有的相中了,没领证住在男方家里,成为事实婚姻,男方生病去世,虽然生前承诺房子她可以一直住下去,但她怕对方子女反悔,希望能有政府机构开个证明,证明她和男方一直在一起……



法律有保障

老年人再婚障碍多、阻力大,不论是子女的阻挠,还是老年人自身的顾虑,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婚后家庭财产及遗产继承问题。杭州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晶晶很早就关注老年人婚姻财产问题。她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即便再婚,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也不会改变该笔财产的性质,即老人在婚前的财产所有权并不会因为再婚而受到影响。但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以及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此外,夫妻双方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再婚配偶与老人的子女同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平等地享有遗产继承权。

针对这种情况,她给老年人的“黄昏恋”给出了几点法律建议。首先,婚后财产归属问题建议双方可以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或婚内财产归属约定协议,对不动产等大型财产的归属进行明确约定,也可以对婚后各自财产、债务的权利归属问题进行约定,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若有必要,还可以到公证处办理公证,避免在没有专业律师指导的情况下出现双方协议无效的情况。其次,在遗产归属问题上,老人可以在生前就立好遗嘱,依照自己的意愿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进行分配,约定各方财产归各方子女继承,以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虽然民法典已经取消了公证遗嘱具有优先效力的规定,但为了确保遗嘱内容的合法有效以及遗嘱的真实性,建议尽量还是去公证处进行遗嘱公证。

此外,老年人一方如果没有房产,另一方在通过遗嘱约定由自己子女继承己方的遗产包括房产后,仍然可以通过设定居住权的方式解决自己去世后老伴的居住问题。民法典新规定了居住权制度,老人一方可通过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协议或者在遗嘱中明确约定另一方的居住权,经过登记机关登记后,居住权人依法享有居住权,直至居住权人去世,居住权消灭。新的居住权制度解决了再婚老年人在一方去世后另一方的基本生活居住问题,避免了房产纠纷,也消除了子女的顾虑。

俞老太与丈夫再婚后购得一套房屋,丈夫过世,产生房产纠纷。2021年9月17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就这套房屋的居住权问题完成了首例居住权执行案件,也是上海市宝山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的首张居住权登记证明。



补上情感课

与青年人情感外露、激情澎湃不同,老年人经历了数十年岁月的洗礼,情感的表露往往或隐而不发,或丝丝缕缕,中间掺和了太多现实的成分,既有矛盾、顾虑,又有财产、子女方面的牵绊。很多时候,老人只能独对寂寞,将对情感的渴望埋藏在心底。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老年人不需要爱情,亲情足以填充其情感世界。

心理学界也有这样的认知,认为人的爱情和性是从青春期开始,到更年期消失。徐光兴对此大不以为然。他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上海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对老年人的情感问题有深入研究。他说,其实人从出生到死亡,性和爱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量有不同。人到老年,哪怕八九十岁,仍然需要爱情,恋爱质量不输于年轻人,有热恋期,当然也会有失恋、分手和离婚的现象。当下社会,老年人早已不再仅限于吃饱、穿暖,而是和年轻人一样“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能够有人相伴终身,不再寂寞,但社会认知还有很大欠缺。

前不久,武汉大学学子纷纷“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去听一堂恋爱课,阶梯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台阶、过道上,甚至窗台上、窗外都“挂”满了人。这样的恋爱课,也应该出现在老年人的课堂上。徐光兴介绍,台湾有专门讲老年心理学的课程,将老年人的人格、价值观、家人的心理情绪和压力分析得很透彻,“我们也需要增进这方面的知识输出”。

他的研究表明,老年婚恋多发生在“三高一远”的人群中,即学历相对较高、退休金高、素养形象高,子女离得远,老年生活寂寞。老年人婚恋在遇到的障碍往往是子女、财产、社会舆论和自我价值认定和兴趣爱好,分手率高根源也在于此。

“老年人想维护好一段新的感情,也不能太固执,需要自我调适,同时也要面对新的挑战。”徐光兴说,新的婚姻中必然有新的承诺,对这段关系心理上有没有矛盾,有没有事先考虑好新的家庭系统结构,两个家庭和双方子女的关系如何安排?老年人对向子女承认有新的伴侣有恐惧感,怎么克服?有些女性多年仍无法走出伴侣离世的悲伤,在新的恋情面前,老年人如何正视以前的家庭生活和感情?徐光兴说,这都是考验老年人和社会的课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