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廉政文化绿地成吴泾新地标 跑出加梯“加速度” 2米高“巨型稻”试种成功 秋意渐浓 北方候鸟中转松江“歇脚”
第11版:郊野大地 2021-10-29

2米高“巨型稻”试种成功

吴泾镇星火村喊你来“禾下乘凉”

左边“巨型稻”比人还高,右边是已成熟的普通品种 崔松鸽 摄

金秋十月,普通品种的稻谷已收割得差不多了,但闵行区吴泾镇星火村的田里,有一片2米高的“巨型稻”,长势喜人,特别引人注目。这片稻田属于青安农场。近日接受采访时,农场主李孝青说,这种稻子生育期较长,11月份成熟,亩产可达1600斤。如果想体会“禾下乘凉”,可以到他这里感受一下。

星火村的这片稻田里,竖着一块李孝青设计制作的牌子,介绍这种水稻。第一个特点是“高人一等”,“这个水稻的株高达到了2.19米,比一般水稻穗子大、谷粒大、千粒重,单穗500粒,亩产1600斤”,站在“巨型稻”田里,李孝青说,今年试种了约200平方米,它生育期较长,到11月份才成熟。

李孝青是闵行区新型职业农民,农学科班出身,曾自费游历欧洲十几个国家,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其经营的农田里,种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农作物,因为他的农场同时也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市农科院等科技兴农项目的实验基地。

李孝青2017年在家乡吴泾镇承包了810亩土地,成立了上海青安农产品有限公司,“周边有两所高校,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都有生物农业类专业,需要相应的科研种植基地”,他就建立了一个有水稻和设施园艺类的综合农业科研种植基地,专门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场地和种植管理服务。

上海师大、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也都在他的基地里安排了试验示范项目,“巨型稻”便是其中之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拿到了上师大遗传所提供的特殊的种子”,李孝青说,“巨型稻”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而仅国庆期间,借助农场推出的农场亲子游项目,这片稻田就接待了1500人次前去“看新鲜”。

通讯员 崔松鸽 本报记者 鲁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