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海派画的变法 “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有趣 两位80后的创新路
第13版:文体新闻 2021-10-29

海派画的变法

吴南瑶

往往,人们从作品,从艺术家创造的“意象”,就可以看出艺术家的理念、思维习惯甚至生活方式,这就是艺术的在地性。定义海派,包容、创新、求变的因子,都是因这样的土壤环境而生。

王劼音、杨正新都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早期的学子,生活、学习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重镇上海,受到过吴大羽、林风眠、颜文樑、程十发、唐云等前辈大师的提点。上世纪80年代,杨正新受邀去海外办画展、游历写生,以新奇的构图和创新的观念创作了“澳洲印象”等系列,与“八五新潮”的精神同振。而同期,王劼音受到“八五新潮”观念的冲击,觉得自己“快落伍”了,遂于1986年求学欧洲,在远离故土的异乡,发现自己艺术的突破点其实就在东方的“根性”。

尽管他们一个深谙西学,一个恪守传统;画风一个内敛克制,一个激情四溢;一个在当代性中探求古意,一个在传统绘画中融入西方的现代视觉,但殊途同归,他们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自由之径。

“80”变法,艺境无涯,他们用笔力、诗意和趣味勾画出和时代结合的中国画的精神,用自己的创作续写着海派绘画属于当下的精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