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上海要打造最海派城市空间 计划到2030年让千座城市参与“上海指数”评估体系 把“五个人人”愿景化为现实图景
第2版:要闻 2021-11-01
时隔6年后,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再次回到“始发地”上海

计划到2030年让千座城市参与“上海指数”评估体系

杨浦区创智天地里,一块狭长的“边角料”经过改造和设计,成了两千平方米的“都市农园”,这里有菜地、自然教室、可食地景、农夫市集,吸引着社区居民和白领纷至沓来 首席记者 刘歆 摄影报道

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首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开幕式,昨天在虹口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行。这也是2015年10月31日上海举办第一届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后,这一活动时隔6年再次回到“始发地”。

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旨在提高有关适应气候变化和城市韧性的公众意识,通过分享提高城市韧性解决方案,鼓励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采取有效的气候行动,推动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促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次发布“上海指数”

在昨天的开幕式上,“上海指数”这一重磅成果首次发布。“上海指数”全称为“联合国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治理五个维度分类分级构建指标体系,并兼顾《2030议程》中第11项目标的安全和平、包容性、灾害抵御能力和可持续性四个重要子目标。

为何要发布“上海指数”?据专家介绍,为进一步加强世界城市日在全球的影响力,引领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推动全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推进实施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和联合国人居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制了“上海指数”这项集成性应用工具。

“上海指数”研究对标《2030议程》和《新城市议程》,以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为基础,系统性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体检指数”以及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相关指数、指标及成果,综合考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城市的不同诉求,对目标、任务和指标进行适应性调整,体现“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

“‘上海指数’是一种进步指数。”上海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刘千伟表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体系衡量的是一座城市的进步性和发展潜力,而不仅仅是从规模、容量等角度去反映城市能力和水平。有一些发展中城市,尽管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是很高,但是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上海指数”中就具有一定增长性。据了解,“上海指数”将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旗舰项目结合起来,计划到2030年让全球1000座城市能参与这一评估体系。

上海3个案例入选手册

开幕式还同步发布2021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上海手册》自2011年以来,以“五年总编,每年报告”的模式与公众见面。

2021版《上海手册》主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绿色低碳推动包容性增长”。共收录21个经典案例,其中上海有3个——

在《治理篇》案例中,浦东新区金杨新村住房来源构成多样。街道社区首创了“政府主导/支持、社团管理、各方协作、市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公共服务新型管理机制,既体现了赋权平等,又解决了社区融合的突出问题。

另一个案例“上海社区花园:生态取向的社会空间”出现在《社会篇》中,讲述了“四叶草堂”是发起、推动、执行上海社区花园的非政府组织,从2014年起,“四叶草堂”在一条旧火车轨道旁建成“火车菜园”起,至2021年初,其直接参与的社区花园达120个。

第三个案例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篇章中,记录了碧云国际社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作为一个外国居民占比大、流动性很高的社区,碧云国际社区严格遵循从隔离区到家门口的闭环转运机制,确保了所有返沪和已居住在社区的居民得到良好的保护。本报记者 裘颖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