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王汝刚
我有一本笔记簿,从头至尾也没有多少字,而且书写格式统一,第一行金额数字,第二行亲笔签名,第三行写上日期,可谓简单至极。但因为本子里有近百名著名艺术家的亲笔签名,记载着一段上海文艺界热情参与公益活动的往事,使我格外珍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南市区委书记李伦新忧心忡忡对我说起:老城厢有一段明代墙城,年久失修,资金欠缺。几天后,我遇到关栋天、曹可凡、孙徐春、赵志刚、梁伟平等几位梨园好兄弟,说起这件事,引起他们的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出了个好主意:发动上海文艺界师友,进行募捐,为修复南市老城墙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于是,我们利用演出、开会、上门动员等方式分头行动。为了让文艺界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我们首先去找了黄佐临、秦怡、白杨等众多艺术大家,所到之处,受到热情接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记得我与赵志刚去拜访甬剧表演艺术家徐凤仙,还闹了个笑话。
徐老师说着一口“石骨铁硬”(非常地道)的宁波话接待我们,她说:“格(这)是好事体,虽然阿拉堇风甬剧团还没有恢复,我手头不宽裕,但是,也要尽一份力,唉。”她叹了口气,继续说,不过,一口宁波话却难倒了我:“这种好事体,非但我会做,阿拉小仙人还会做的,小仙人从前还捐献钞票买飞机大炮,送到桥西(朝鲜)打敌人……”
我听得如坠云雾,心想:“小仙人是谁?喔,大概徐老师演多了古装神仙剧,所以脑子会出现仙人、妖怪?”徐老师在小本子上写上金额,签了名。我用大兴(不正宗)宁波话向她道谢:“拖好了(太好了),谢谢徐老师,谢谢小仙人。”徐凤仙听了一愣,旋即眼睛也红了,吓得我拉着赵志刚飞快而去。
我请教老演员后这才知道,徐凤仙的丈夫是已故的著名甬剧表演艺术家贺显民先生,艺名“筱显民”。原来,我把“筱显民”听成“小仙人”,阴错阳差,都是方言惹的祸。从此,我学习方言的兴趣更大了。
上海越剧院老院长袁雪芬在家中接待我,她衣着朴素,居家打扮,穿件白底小花圆领衫(称为越南衫),配条黑色丝绸长裤,手持团扇,真是典雅大方。她嘱咐老保姆:“请为客人泡杯茶,麻烦你了。”我暗暗称道:功架一流,好像在演方言话剧《雷雨》,扮演女主角“蘩漪”。
袁院长说的嵊州官话,特别有韵味:“我早已耳闻,你们几位青年演员在做好事,这样热的天气,跑东跑西,真正难为你们了。”她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善款:“热心公益是我们文艺界的光荣传统,这次你们带了好头,王汝刚同志、关怀同志、孙春徐同志都是好样的……”
我轻声纠正:“是孙徐春。”老院长嫣然一笑:“我知道的,前不久,我还去观看他的个人演唱会,观众很喜欢这位孙春徐同志呀……”我频频点头,无意再纠正,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心中能留下美好的印象,何等荣耀。
在张瑞芳老师家里,我看到了一幕喜剧:瑞芳老师正在与她丈夫严励“吵架”。瑞芳老师快人快语对我说:“你来评个理,老严要去打麻将,我该不该让他去?”严先生满脸尴尬:“我们几个老朋友搓卫生小麻将,凭啥不可以?”瑞芳老师理直气壮地说:“当然不能去,你是老革命,让群众知道了,影响多不好啊。”严先生据理力争:“我们又不是赌博,没有一分钱输赢……”“不行,不行……”
望着他俩认真的模样,我做起了和事佬:“我听说,老年人偶尔打打麻将有益健康,不会患阿尔茨海默病。”瑞芳老师扑哧一声笑了,转身对丈夫说:“关键在于你打麻将太投入啦,连吃饭也忘了。”
严先生真诚表态:“我又不是小孩,会照顾自己的,你放心吧。”瑞芳老师顺水推舟,笑着说:“脚长在你身上,要去就去吧。”严先生如遇大赦令,满脸笑容,转身就走。
目睹这一幕,我浮想联翩,这不正是电影《李双双》中,丈夫喜旺与妻子李双双评理的现实版吗?真是精彩绝伦!
如今,簿子上许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已经离开人间。时光流逝,记忆犹新,这本珍贵的签名本,我怎肯轻易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