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记者不酷了  为何我们还在 广告 为海军迈向深蓝奉献青春之歌 家庭非“附校”家长亦非“助教”
第10版:上海新闻 2021-11-08

记者不酷了 为何我们还在

晏秋秋

“这个行当已经不酷了。你为什么还要当记者?”

这个“灵魂拷问”,是上周我在参加一个活动时被一个“学生记者”问起的。听到这个问题,四周一片笑声,我也心里一颤。

是啊,为什么呢?

我当然不会说,不当记者,我就做不了什么了。超过20年的记者生涯中,我真的见过许多同行离职后干得风生水起。不过,也有不少同行,去职后灰头土脸。

记者这个职业,个人能力是可以得到平台加持的。而很多时候,个人离开了平台,又不能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那么梦想就容易和现实脱节。

脾气性格,是个人因素。一些记者拒绝有诱惑力的年薪,更大的原因在于,这个行当,依旧能给人新鲜感。每天接触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那心就不容易老。而人到了耄耋之年,区别大概就在于职业记忆。有的人经历得多,回忆多,那就不感到枯燥,生活质量也高。

上述两个原因,有点功利。养家糊口、丰富阅历,人人都需要。但这么多人坚持在记者岗位上,归根到底,还是这份工作,会给人使命感,所谓“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

社会的每一个变化,时代的每一次前行,记者都是春江水暖的那一只忙碌的鸭子。有的时候,一两篇“出圈”的文章,就能让许多老百姓获益,甚至改变社会前进的方向。如果一名记者,随时能记得新闻理想、人民情怀,那就能一直享受表达的快感,享受站在时代的风口上不断收获。

今天是记者节。绝大多数记者在今天不会休假,也没奖金可拿。朋友圈里,记者们相互开着玩笑:大风起兮云飞扬,我在风里写稿子;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稿子;欲穷千里目,我在写稿子……没错,随着融媒体的崛起,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记者这个行当,已经不是年轻人首选的职业了。但这并不代表,这个时代不需要记录者。

记者节,我也想和同行们分享——要是厌烦了,转身离开就好,别抱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