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首届“海上风华”美术季开幕 廖昌永的“玫瑰之愿”让世界学唱中文歌 窗外风雨交加  台上风头强劲
第14版:文体新闻 2021-11-08

廖昌永的“玫瑰之愿”让世界学唱中文歌

廖昌永在演唱 记者 王凯 摄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都说人声是最灵动的乐器,当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用低沉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唱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现场一片寂静,人们深深陶醉于歌声中,久久都难以回神。

尽管昨日上海断崖式入冬,但黑石公寓第三空间依然座无虚席,梧桐·名家汇第二季收官场因邀得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让很多歌迷跨越大半个上海来相会。短短两小时的交流,廖昌永为市民及歌唱爱好者揭秘了如何唱好艺术歌曲的窍槛,也道出了一名优秀歌唱艺术家应具备的综合素养。

《玫瑰三愿》唱的是一朵花的心声吗?不是,唱的是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对祖国的美好祈愿。《幽兰操》仅仅是对兰花的歌颂吗?不是,孔子要告诉弟子乃至世人的道理是,无论今日之际遇如何,都不该影响你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时常有人问廖昌永,如何能唱好艺术歌曲?他的答案很简单却又很难真正做到,那就是——多读书,加深文化素养。

“唱歌,高超技艺当然是必备的,但在技艺之上,还有你对词曲的精确理解和对情感的准确传递。”廖昌永说。在廖昌永看来:“每一首艺术歌曲都可能是对灵魂一个拷问。”从艺先做人,一个歌唱家,要唱好歌,除了要有高超技巧、深厚文化素养,更应先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从一个偏远山村的放牛娃,成长为名扬中外的艺术家,廖昌永成长、成才之路几乎都是在上海音乐学院、在恩师周小燕身边度过。

要如何当好一个歌唱家,要怎样算是一个称职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廖昌永谨记周小燕的话:“作为歌唱家,不能在外国唱中国歌蒙外国人,也不能在中国唱外国歌蒙中国人。你要有本事,在中国唱中国歌,让中国人喜欢;到外国唱外国歌,让外国人信服,做到这些,才谈得上去外国唱中国歌,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以往参加国际比赛,廖昌永最羡慕的就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同行们,可以用自己的母语演唱、参加比赛。而中国歌唱家们都只能唱外国歌曲,因为赛事曲目单里没有中国作品,就算唱了评委也不知该如何打分。

让中国的艺术歌曲、声乐作品走向世界,是廖昌永一直的心愿。为此,他此后的巡回音乐会,会保留起码1/3的曲目量给中国作品。不仅如此,他还编写了专门教外国人唱中国艺术歌曲的教材。日前,廖昌永担任主编的《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由全球最古老音乐出版社大熊正式国际发行。

廖昌永说:“我们希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歌唱家、爱好者,都能通过这本书学唱中国艺术歌曲。”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