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使色彩达到明亮、强烈与和谐”
第20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1-12-01
应对摄影的挑战,艺术家们——

“使色彩达到明亮、强烈与和谐”

◆卡米耶·毕沙罗《穿裙子的菲利克斯肖像》

◆保罗·高更《年轻农民的头像》

◆保罗·西涅克《开花的树(杏仁树)》

◆皮埃尔·博纳尔《海岸》

◆保罗·西涅克《圣特罗佩的钟楼》

◆ 亨利-埃德蒙·克罗斯,《摩尔山脉》

◆谈瀛洲

印象派是现代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页。色彩可以说是解密印象派的一把重要钥匙,该时期的艺术家们用看似杂乱无章的琐碎笔触营造绚烂的色彩效果,把色彩的对比度、音乐感、神秘性发挥到了极致。复旦大学谈瀛洲教授通过精析该时期三位代表艺术家的三幅作品,为我们打通了一条读懂印象派,进而理解现代主义的路径。

——编者

最近在外滩东一美术馆举行的“法国现代艺术大展”,来了像莫奈、马蒂斯、毕加索等一些中国观众熟悉的大名鼎鼎的法国画家的作品,我这里就不一一写了。我想写的是在观展过程中,特别打动我、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幅画作。

因为艺术不是自然

这次展览上以皮埃尔·博纳尔(Pierre Bonnard,1867-1947)的作品为最多,共有29幅。提供这次展览作品的是法国的本伯格基金会,博纳尔是他们的重点收藏之一。他的作品以前在国内见到的机会不多,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大饱眼福。

博纳尔有一句名言:“艺术不是自然。从色彩中可以得到更多。”由此可见他对色彩的重视。博纳尔在早年深受印象派和高更画风的影响。“印象派”的名称,来源于一位记者对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清晨风景的《日出·印象》一画的讥评。他觉得这幅画过于粗糙,不能算正儿八经的绘画,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其实莫奈并没有想忠实与细致地再现勒·阿弗尔港口的景物,他只是想表现出旭日初升时海面上的光线与色彩的特质。而“印象主义”这个词也被莫奈等顺手拿来,成了他和德加、塞尚、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等一批画家组成的画派的名字。

这个时期印象派等现代画派的产生,和19世纪上半叶照相术的发明不无关系。它给绘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画家已无必要再去高度逼真地再现物体和人物了,因为在这方面绘画无论如何比不过摄影。这其实也是对绘画的一种解放。从此以后,画家可以更多地致力于创造特殊的效果和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状态了。这,我想是此次“法国艺术大展”所展示的印象派、野兽派、纳比派、点彩派等画派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

放弃三维注重平面

博纳尔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加入了“纳比派”(Les Nabis,是“先知”或“预言家”的意思)。他们主张放弃在绘画中表现三维的立体感,而注重平面的色块。

在这次展出的所有博纳尔作品中,我最喜欢名叫《海岸》的这一幅风景油画。1909年,博纳尔在法国南部小住,被那里美妙的光线、明艳的色彩迷住了。大约一年之后,他就创作出了《海岸》这幅画。

这次的展览分为几大部分,其中一部分被称为“地中海景观”。策展人写道,“由于二十世纪铁路的发展,许多画家得以前往地中海地区探索和创作。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雪,阳光充足……普罗旺斯(位于法国东南部)的阳光给他们的视觉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艺术史上一连串的名字都曾与地中海沿岸密不可分。”这份名单包括毕加索、马蒂斯、德兰、塞尚、莫奈等,也包括博纳尔和后面我们要提到的西涅克和克罗斯。

博纳尔的《海岸》描绘的很可能是日落时的戛纳湾的景色,远处则是埃斯特尔山。整个画面为宝石般富丽、深沉的蓝紫色所主导。占据画面中间主要部分的是大海,是用深浅不同的蓝紫色用大胆的笔触画出。深海部分是深蓝紫,到了远处又变为浅蓝紫,更远处则是蓝紫色的埃斯特尔山。山顶上有片片美丽的橙色火烧云,山脚底下的海水也映照出火烧云的橙色。近景中的浅水中有着一块黄绿色的礁石,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色的阳光,海滩则为黄绿色。

画面左下角是一艘搁浅在沙滩上的帆船,用黄色、蓝色、白色等粗犷的笔触画出,阴影则为紫色。画面右下角出现几个在沙滩上的模糊的人,因为映射的夕照而变为红棕色。

整个画面中没有对一样东西作精细的描绘与再现,但你不得不惊叹于博纳尔对色彩的敏锐感觉与大胆运用。

运用分光超越纯色

这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还有点彩派画家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的作品。这一画派更为人所熟知的可能是乔治·修拉,但西涅克其实是修拉的重要合作者,对点彩派理论的形成,以及它的宣传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点彩派又称“新印象派”,由此可见它和印象主义的深厚渊源。它是由几位深受印象主义影响的画家,在新的光学和色彩理论的指导下,发起的技法上的革新。根据这种理论,各种色彩都可以由各种纯色小点融合而成。当画家运用“分光法”,把各种纯色小点画在画布上后,从远处看时它们就会融合成各种新的颜色。西涅克曾写道:“通过消除一切脏兮兮的颜色,根据光学原理把纯色混合起来,运用分光法,严格地遵守科学的色彩理论,新印象主义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色彩达到明亮、强烈与和谐——这是以前从未达到过的效果。”

从这次展出的《开花的树(杏仁树)》(作于1902-1904年间),就可以看出西涅克的技法和风格的鲜明特点。我们在这幅画上看不到高度逼真地再现的一朵朵杏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较大的近乎方形或长方形的粉红色色点。杏树的树干则由深紫的色点组成,天空是粗大的浅蓝色点,湖面则是深蓝的粗大色点,树木是深绿色、浅绿色的色点,而草地则由绿色、黄色、红色、紫色等斑斓的长方形大色点组成。

色块使形状更抽象

亨利-埃德蒙·克罗斯(Henri-Edmond Cross,1856-1910)的布面油画《摩尔山脉》,也是给我深刻印象的作品之一。克罗斯早期的作品受现实主义影响,用色比较深沉暗淡。但在1883年认识莫奈以后,他开始用印象派的明艳色彩作画。后来他又认识了西涅克,然后又认识了修拉,开始转而运用点彩派的创作技法。但后来,点彩派的一些严格的规矩开始令他感到不满,他开始追求一种更为自由、更能表现个性的表达法。

克罗斯和西涅克一起,开创了新印象主义的第二阶段。他用更大的、接近方形的色块,取代了点彩派的小色点。画面上的物体的形状变得更为抽象,而色彩变得更为明艳炫目。

在1891年,因为关节炎的关系,克罗斯搬到了南法居住。在那里,灿烂的阳光,明艳的色彩,使他画布上的色彩更为强烈。大约作于1906-1907年间的《摩尔山脉》就是这样的一幅画。在这幅画上,一个个明艳的绿色、紫色、红色和黄色的方形色点,在我们的面前呈现出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摩尔山脉,似乎能让你闻到青草的香味。底下由深浅不同的绿色色块组成田野,上面还点缀着点点红色,似乎有鲜花盛开。田野上长着深绿色的灌木和树木,还有一个农夫扶着犁在一匹白马后面耕田。真是一幅美好、清新、和谐、平静的田园画。

这幅画的那种清新、明亮的色彩,真是让人感到眼目清凉。在这件作品里,克罗斯做到了西涅克所说的,“使色彩达到明亮、强烈与和谐”。

在本文所提及的三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绘画的重点已从细致地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形象,转到了它的色彩在我们的视网膜上达到的效果。这也是现代主义绘画在发展中的重要一步,那就是把色彩和所要描绘的对象分离了开来。

(“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法国现代艺术大展”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举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