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全球唯一!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在沪揭牌 多些“韧性”,打赢“遭遇战” 这件小事不小  这桩实事很实
第3版:要闻 2021-12-02
“疑难杂症”将有专门的全球性研究机构

全球唯一!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在沪揭牌

本报讯(记者 马丹)台风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之一,有诸多尚未攻破的难题。今年影响长三角的台风“烟花”“灿都”就都走的不是“寻常路”,滞留少动、近海突然加强等特点都增加了预报难度。未来,针对这样的“疑难杂症”,将有专门的全球性研究机构。昨天下午,亚太台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汤志平、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助理秘书长张文建现场为中心揭牌。据介绍,该研究中心是目前全球唯一国际性台风专业研究机构,已落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并取得积极进展。

热带气旋(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当风暴中心附近的风力达到了十二级,即可称之为台风)是全球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过去50年,热带气旋平均每天会导致全球43人死亡和7800万美元的损失,我国和亚太地区是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超强台风的比例正在增加,这将带来更严重的气象灾害,因此,台风监测预报及早期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和极端台风灾害防御等的国际合作迫在眉睫。

据了解,此次在沪成立的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将下设亚太区域台风试验中心、台风数值模式研发中心、全球热带气旋研究中心、多学科交叉中心和孵化基地等部门,聚焦台风数值预报及相关领域关键技术、台风科学观测试验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多尺度台风机理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其实,上海在台风研究上已有百余年的沉淀,对台风的研究预报可以追溯到19世纪,并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台风警报。1879年,徐家汇观象台首任台长手绘的“台风眼”(台风螺旋形图像),与如今卫星云图相差无几,开创了远东气象史上关于台风路径记录之先河。上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台风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关系到城市运行和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研究中心落户上海,将有助于提高台风特别是疑难台风的客观预报能力,提升上海在全球台风研究的创新策源能力,有助于国际联合研究成果在上海率先应用,继而推广到亚太区域乃至全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