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明春入驻外滩一号 上海文艺工作者赴京赶考
第7版:文体汇 2021-12-11
带上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上海文艺工作者赴京赶考

电影《1921》剧照

杂技剧《战上海》演出剧照 郭新洋 摄

讲述上海与贵州之间扶贫故事的越剧《山海情深》演出剧照

明天,出席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的73名上海代表,出席第十次全国作代会的34名上海代表,将出发赴京。他们怀揣的,是上海作为全国文艺重镇五年来深化改革、服务时代的点滴努力,是提前完成“五年百部精品创作工程”的一份光荣,是继续多措并举、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扎扎实实地把上海文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的重大责任。

五年来,围绕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大节点,聚焦“中华创世神话”“江南文化”“抗疫精神”等重大主题,上海文艺工作者以作品,以创新,以跨界融合,做到时代节拍有回响,重大节点不失语。

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在100年前的上海街头飞奔,蒙太奇手法将观众带入回忆和美好憧憬;黄轩饰演的李达在石库门的屋顶放声呐喊,初晨的阳光抚过房檐瓦片,也抚过这座光荣的城市;红船上,天空正下着雨,倪妮饰演的王会悟坐在红船的船头撑起油纸伞,雨渐渐停了,红光洒在她的脸上,也洒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

电影《1921》今年7月1日上映,其实早在2016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就围绕献礼建党百年着手开展重点创作,将其列为重点扶持项目。这部“上海出品”的成功,来自于编剧团队历经四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来自于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次次召开剧本论证专题会议;来自于主创团队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的勘景足迹。

其实无论是电影《1921》,还是电视剧《大江大河》,五年来我们不仅筹备、摄制了一部部打动人、感染人的影视作品,更以求真也求新的创作态度,一次次擦亮这座城市改革故事、红色记忆,也为上海影视产业留下宝贵经验和拍摄资源。

五年来,带着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的使命感,上海文艺工作者创新发展,提升品牌,形成了上海文艺事业面向新时代、回应新需求的新气象、新格局。

接过“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红旗颂》的接力棒,90后作曲家龚天鹏,也是本届全国文代会最年轻的上海代表,交出了交响曲《百年颂》的新时代答卷;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9年4月首演以来不仅收获了累累荣誉,还爆红出圈,巡演、驻场至今一票难求,只因其让上海城市美学,在舞台上、在氤氲的烟火气和厚重的时代感中,丰满重生;讲述上海与贵州之间扶贫故事的越剧《山海情深》,更是一次极具挑战的创排——除了传统的戏曲导演、越剧唱腔之外,这出越剧大胆加入了管弦乐编曲、音乐剧编舞、实景灯光秀、影视服化等主创人员,使舞台呈现都让人耳目一新。一方面,贵州的故事,让这出越剧天然带有少数名族的异域风情,另一方面,上海这座城市的摩登和朝气,从编舞、到舞美、到灯光,再加上音乐和唱腔,都让《山海情深》和原有的越剧古装戏、传统戏形成鲜明的反差。

杂技剧《战上海》剧组“从零开始”,汇集20个精品节目,涵盖杂技、魔术、滑稽、驯鸟等表演样式,创新9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以杂技特有的惊险和充满张力的肢体语汇,融入剧情叙事,并配以“声、光、电、影、景”等综合艺术运用,开创了中国杂技剧新篇章。在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上海昆剧团举全团之力,史无前例地推出了汤翁“临川四梦”四部作品,将《邯郸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记》一次演齐。此后几年间,古稀之年的昆大班老艺术家与刚毕业不到一年的昆五班新秀,联手刮起一阵席卷全国、蔓延全球的昆曲旋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五年前曾说:“‘临川四梦’是上昆的一次圆梦,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传承经典,继续前进。”

五年过去,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改革创新的路,走跨界融合的路,走融媒体传播的路,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路,不断开创上海文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