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但是今天来找我的丈母娘与女婿却是一对冤家。女婿与女儿就读同一所大学,读书时两人就相爱。丈母娘第一眼对女婿就没有好感,加上女婿的家境不太富裕,她对这门亲事并不看好。怎奈女儿喜欢,丈母娘也就没有话说,积极为女儿张罗婚事。丈母娘先是为女儿交了首付买了住房,女儿怀孕不久,她还搬来与小夫妻同住。
女婿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工作较忙。丈母娘认为,女儿怀孕了女婿应该多陪陪,谁知女婿不仅不按时下班,且常半夜才回来,丈母娘为这起了疑心。一天下午,丈母娘约亲家母一起到女婿的工作单位,想看看女婿到底在忙什么。对两个老人的“探访”,女婿十分反感,没好气地让她们快走,丈母娘不仅不走,还声称要找女婿的领导告状,这让女婿很没面子。于是,这两个人一个要上楼找领导,一个在楼梯口堵着,双方甚至动起粗来,后在众人劝说下,丈母娘与亲家母才悻悻地离开。
女儿生产后,丈母娘与女婿的矛盾愈演愈烈,主要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分歧,每当女婿教育孩子时,丈母娘总要插一脚。一次,孩子在玩金鱼,女婿教育孩子要保护动物,不要伤害金鱼,孩子不听,硬是把金鱼弄死。女婿打了孩子几下,闻声过来的丈母娘一边抱怨女婿不该打孩子,一边抱起外孙就走,双方开始争执起来。丈母娘对女婿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前不久,又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两人在家又发生争执。女婿竟对着丈母娘的头、背一顿打,一旁的女儿劝都劝不住。这次丈母娘被女婿打得不轻,第三天回到自己家,留下遗书,声称自己如果发生意外,就是被女婿所害。女婿写下保证书,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对丈母娘动粗。但丈母娘就是有心结,于是与女婿一起找到我,要求讨个说法。
听了他俩的诉说,我首先批评女婿不应该动手打丈母娘,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拿丈母娘与母亲一起去单位的事来说,如果女婿礼貌待客,就能消除丈母娘对自己的怀疑。再拿最近的一次冲突来说,如果不是丈母娘当时保持冷静,后果不堪设想。对丈母娘不尊重就是对妻子不尊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夫妻感情。好在妻子很贤惠,在丈夫和母亲发生冲突时,从不推波助澜。当然丈母娘也有问题,就是对外孙的教育问题插手过度,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丈母娘所表现出来对下一代教育的干涉,实际上是现在祖父母、外公外婆的通病,也是诱发家庭矛盾的动因。因此,作为长辈应该想开点,对孙辈的教育少插手、少干预。即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彼此有分歧,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沟通,特别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甚至大动干戈。基于女婿的个性和丈母娘的脾气,我主张双方暂时冷静一段时间,丈母娘回去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女婿夫妇俩对家务进行合理安排,自己带孩子。调解现场,女婿向丈母娘再次表示道歉,丈母娘也原谅了女婿。
人民调解员 青云